县令客客气气地继续问:“是我唐突了,不知道学堂什么下学?我等孩子们下学了拜访一下郑夫子。”
林家村村民见这个老爷不是蛮不讲理的,将学堂的下学时间和地址告诉了县令。
距离墨林学堂下学还有一小段时间,县令带着侍卫在村里溜达起来。
马上就要种今年第一季土豆和红薯,好些村民带着自家的耕牛在田里松土,有牛帮忙大家做农活轻松了很多,边做事边说话。
这样一幅农忙图让县令心情非常好,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牛说明林家村的人生活还不错,比很多普通村子好很多。
“大人,为什么不告诉那个农民您的身份?”跟在县令身后的侍卫不明白。
以县令大人的身份,在江宁县这片土地上没有人敢不听话,更不敢拦着他不去学堂,何必要乔装打扮成普通富商过来看。
“回去自己领五个板子。”县令不解释愿意,直接让这个差点好心办坏事的侍卫领罚。
这个侍卫武艺不错,就是脑子里缺根线,想问题的时候太直。
“你是不是傻,要是县令大人直接表面了身份过来,哪里能看到这么真实的农家人,你没看出来大人就是想微服私访吗?”
“可大人不是想去看看那个学堂,这些村里人不让去,表面了身份不就——”
话还没说完,旁边的人恨铁不成钢地使劲敲了他一下:“那你看没表面身份不也可以去了,只需要等等,你哪有这么多问题,老实跟着保护好大人的安全不就行了,活该挨板子!”
“哦哦。”侍卫实际上并没有明白,只是他选择了闭嘴。
县令走在前面听着两个侍卫窃窃私语,没有管他们,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他抬脚往墨林学堂走去。
到墨林学堂的时候里面的孩子还在上课,今天正好是郑夫子,县令就在门外听着郑夫子抑扬顿挫地朗读先贤文章,耐心地给这些蒙童讲解这些生涩文字的含义。
县令去过不只一个学堂,那些给小孩启蒙的学堂通常是反复不停地让这些孩子背书,完美遵从了古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样的读书方式对不能理解文章含义的蒙童来说非常困难,他们只能死记硬背,日子久了对读书就没有了热情,变得不想读书。
县令小时候的夫子也是个传统古板的夫子,好在县令虽然脑子不够灵活,但是记忆力还不错,死记硬背读了不少年,最后考中了一个举人,靠着家里的关系运作到了江宁县这个还算富庶的地方做县令,一做就是这么多年。
听了后半截郑夫子的课,县令忍不住想他当年启蒙的时候如果能遇到一个郑夫子这样的夫子,他的科举成绩会不会就不仅仅止步于举人,有机会拼一把进士,成为天子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