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知晓,东京沦陷,你定然会出头,显赫一方。方才让林十一等人,把长歌送到你的身边去。他怕平王不信,还故意把黑羽卫,安排到假太子这边。”
“让真的太子大隐隐于市,没有遭受过一刀一剑。而那个当做靶子的孩子,一辈子都在无穷无尽的追杀当中。”
陈望书说着,紧了紧手。
倘若陈长歌没有死,那扈国公不能凭空冒出一个儿子来,那官家的意思是什么,简直再明白不过,他想要故技重施……
他这种手法,逼迫不了奸臣,逼迫不了小人,只能逼到忠臣之心。
扈国公听了陈望书的话,有些惭愧的看向了颜玦,“没有错。林十一虽然没有说,但是我能猜到,官家原本的意思,是要让陈长歌,以玦儿的身份生活。”
“可是长歌身子骨弱,当时战况十分的激烈。陈清谏他们最先出城,倒是还算安稳。可等陈三郎同张筠年,还有林十一等人出城的时候,已经是十分凶险了。”
第354章 置于何地
陈望书突然想起了,头一回在临安城中,瞧见张筠年的样子。
他拄着拐杖,看上去腿脚十分的不便利,因为在冰冷的河水中,泡了许久。
陈长歌身子骨弱,若是他们走水路南下,入水便能要了他的小命。
“总之,那孩子抱到我这儿来的时候,已经没有气了。具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怕不是林十一,也说不清楚。当时战况紧急,我让皮岭寻了个好地方,将孩子埋了。”
扈国公说着,递给了陈望书一杯水,“因为你爹娘,以为长歌当年替太子死在了宫中。我便没有跟他们提过了,也省得他们徒增伤感。”
“长歌没有了,靶子还得有。虽然玦儿还是玦儿,但他已经不单纯是玦儿了。”
扈国公说到这里,陈望书彻底的想通了所有的事情。
陈三叔同张筠年,为了送假太子,也就是陈长歌南下,半道上一个接一个,选择了断后。先是陈三叔,后是张筠年。
他们两个都没有送到最后一程,是以,他们一直以为,如今长大的颜玦,就是他们当年送到扈国公身边的那个孩子,是太子。
陈长歌年幼之时,同太子生得像,官家又给他易了容。是以陈三叔同张筠年,都并未生疑心。而等到大陈定都临安,一切平稳下来。
扈国公夫人带着颜玦进城来的时候,已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了。张筠年以前官职不拔尖,进宫见小太子的机会很少,并不熟悉于他,孩子嘛,不都是唇红瓷白的样子,就算是有所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