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农历除夕,清晨六点一刻,天蒙蒙亮。
戴着口罩,整装待发的姜白芷站在门外,深深凝视着距离两米,同样戴着口罩的戚半夏。
“我等你回家。”
姜白芷不许她靠近,不许亲吻,不许一切亲密动作,晚上也是分房睡。只因为她最近接触大量的发热病人,疑似的,确诊的。
“晚上早点睡,不用等我。”姜白芷说完最后一句话,转身夺门而去。戚半夏远远地望着她的背影,眼睛舍不得挪开。
肿瘤科不属于普通病科,医生留守三分之一,剩下的安排去发热二病区,姜白芷自告奋勇报名。当天上午,患者蜂拥而至,二病区62张床位住满病人。
看着拥挤的市民,护士焦急地吼:“试剂和床位根本不够,怎么办?”
姜自芷穿着防护服在走廊寸步难行:“先问症状,带他们做肺部ct。”
“姜医生,患者,女,67岁,双肺出现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
姜白芷瞧了一眼瘫坐在墙边的病人,即刻道:“收治。”
中年男子中气十足地喊:“唉,为什么不收我,收她?我先排队。”
“事有轻重缓急,你的ct报告呢?”
男子递给她,姜白芷两秒后还回去:“轻症,先等等。”为了避免冲突,她再次抬头,语气和善地解释,“都是同胞,互相体谅。”
男子到底还是闭了嘴,安安心心排队等床位。
按理说,实习医生不在统筹调配的范围,赵若若腊月二十八便被家人三催四请叫回去。腊月二十九,她又趁着燕阳没有封城,火急火燎从老家偷骑电瓶车赶回来,一路充电三四回,平时开车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硬生生让她骑了快两天。
大年三十下午六点,经过申请,分配到发热二病区的赵若若碰上正在吃饭的姜白芷。
姜白芷动容:“你怎么跑回来了?”
“师父,干大事,少不了我。”
“吃饭了吗?”姜白芷把碗里另一半没动的饭分给赵若若,弯着唇道,“戚老师差人送的。”
“我吃!”
“姜主任,23床病人有情况。”她们立即撂下扒了几口的饭,戴上口罩、手套和护目镜小跑过去。
“氧合指数?”
“小于100。”
姜白芷和另外一位医生通过商量决定行“俯卧位通气治疗”,以前三四个医护人员就可以帮忙翻身。如今患者身上插的管子多,加上他们的防护服厚重,姜白芷通知护士叫人,最后八个人才把患者安全翻身。
“还好,没有迟。”赵若若的护目镜晕开一层雾气,刚准备脱下乳胶手套,取护目镜擦拭,姜白芷已经帮她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