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范老头儿的部分学生趁着放假回了家,也有部分还留在林家村,跟着他天天待在书馆里。
为此,学堂的食堂就没停火,书馆里有火墙,暖烘烘的。
老头儿和他的学生更爱待在这儿了。
“你哪里老啦,看不出来呀。”林元笑嘻嘻道:“我最爱你的作品啦,旁人都是比不上的。”
范老头儿:“……”
突然就想起了自己随手涂出来的作品被他弄到府城,“高价”售卖的经历。
回想起来,就觉得脑壳疼。
他的一世英明啊!
想了想,他回头对身后的学生们道:“你们没事儿的话,就去帮他绘花灯去,大过年的,也该热闹热闹。”
韩向等人:“……是,先生。”
于是,绘花灯和出灯谜的人选也凑够了,三个举人、四个秀才,外加一个声明自己只出灯谜不绘画的范老头儿。
这次制花灯,林元没有给大家发工钱,只说了一句:“这是村里的活动,大家有空的话最好都参与一下,材料管够,大家多学学,多掌握一门手艺就多一门赚钱的营生,谁家过来制花灯,制好的花灯可以一人拿两个回去。”
要知道,每年花灯会,镇上那种绘了图案的花灯,可是几十文一个的。
村里人知道林家人每次搞活动,他们都能赚的盆满钵满,都非常支持搞这个活动,再加上过节没什么事儿,制花灯他们不仅跟着学了手艺,还能在完事儿后得两盏花灯,挂上应应景,热闹热闹,于是更积极了,哥儿们、妇人们纷纷跑到林家来,要凑热闹,要参与。
林元干这种事儿经验丰富,直接拉着张氏、林草一起参与进去,叫他们一人带着制花灯骨架,一人带着打络子,他则带着下人负责糊花灯,等花灯糊好晾干了之后,拿给学堂的读书人们彩绘,彩绘完了,抹上桐油,晾干,挂上打好的络子,放进一小节蜡烛,就大功告成。
几乎全村的哥儿、妇人们都参与了进来,加上学堂读书人们的倾力协助,于是不出五天,就制好了上千个花灯。
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