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至想了一会儿,把他的打算说了出来:“小叔,我把凉粉的方子卖给聚福楼,看能不能换到他们手上的人参。”
见大家脸色一变,林夏至赶紧接着说:“你们先别急,听我说完,刚才大夫说了,聚福楼手上很有可能有人参,但聚福楼不会缺钱,就算我们拿着银子找上去人家会愿意卖人参吗?他们是开酒楼的,吃食反而很有可能打动他们,如果他们那儿没有人参了,那我就用凉粉方子换一笔银子,咱们两家再凑一凑,去郦水郡碰运气,说不准能买到。银子是赚不完的,不管怎么说救成儿最重要,人还在最重要。”
林夏至一番话说完,林小叔和周小竹都被他感动了,但他们不同意用方子去换银子,一个方子要是保护得好,绝对能够传给子子孙孙,福泽后人。
最后林承祖也加入了劝说队伍,好说歹说林小叔和周小竹才同意,但是他们说以后一定要还卖方子的银钱,方子值多少钱他们以后就要还给大哥一家多少。
林小叔他们的说法林夏至很满意,他虽然看在林安成的分上愿意帮忙,但也不愿意养成小叔一家占便宜的习惯,成为大房那样,帮亲戚反倒养出了一群大爷。
时间不等人,林夏至和林承祖这边同林小叔说好后,就准备回林家村。
回家之前,林夏至去了趟粮油店买了一小壶花生油,别看就一小壶,价格却不便宜,足足要一百五十文钱,还咬牙买了一瓶三十文的醋。
林夏至和林承祖回到家的时候,林虎子和李秀还没回来,他们赶紧翻出两个大红薯就开始做凉粉。
他们到家时就已经快下午四点了,紧赶慢赶差不多六点了才做好,等凉粉凝固成型最早也得明天。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亮,林夏至就起来忙活,让林承祖上山去那片花椒林摘几串花椒回来,他则跑到自家菜地里摘了点葱姜蒜和茱萸。
摘回来的调料洗干净,铁锅热油,把花椒粒放进去炸,没一会儿花椒的香味就出来了,捞出花椒,直接把热油浇在切碎的蒜末、姜末、茱萸末上,等油冷下来后加入酱油、醋、白糖和葱花,调料就做好了。
把昨天做的凉粉拿出来,切了一小部分和上调料,连续吃了十几天没什么调料的凉粉,今天这份放足了料的显得尤其好吃。
确定调料和凉粉都没问题后分别拿容器装好,林夏至和林承祖一起拿着往县城赶。
时间还早街上就人来人往的,聚福楼开在县城商业街的中心,味道不错,而且三餐都在卖,开门又早,现在楼里已经坐了不少人了。
林夏至和林承祖走进去,伙计见他们手上拿着盆子,走过来问他们:“客官,你们要来点早餐吗?”
林夏至不卑不亢地回答:“伙计,我们想见一下你们掌柜的,有一笔生意想和掌柜的谈谈。”
林夏至说完,就把手上的调料罐打开,一股从未闻过的香味从罐子里飘出来,伙计的口水一下就冒出来了。
见伙计闻到味道后变亮的眼神,林夏至赶紧把调料罐关上,一脸笑意地看过去。
这味道闻着就让人想吃,伙计都想里面打开陶罐吃一顿,他咽了咽口水:“好嘞,那您二位这边稍等,我去请掌柜的。”
伙计找了个角落的空桌安置林夏至和林承祖,赶快跑去通知掌柜的,如果自家酒楼能卖这道菜,自己肯定能先吃到,要是买得好掌柜的说不准还会给他一笔赏钱。
没心情观察聚福楼的环境,林夏至现在只希望能够在聚福楼顺利换到人参。
林夏至预料的没错,酒楼最重视新菜色,掌柜的立马就被伙计形容的味道吸引了,很快就放下手上的事过来接见两位带着新菜的客人。
“侗掌柜,这两位就是我说的客人。”伙计两边介绍,“两位客官,这是我们聚福楼的侗掌柜。”
“两位客官怎么称呼?”侗掌柜态度亲和,丝毫没有因为林夏至他们的衣着而看不起人的意思。
林承祖看了眼林夏至,见林夏至微微点头才站出来说:“侗掌柜,我们兄弟二人来自林家村,我叫林承祖,叫我一声林小子就行,这是我弟弟林夏至,家里人都喊夏哥儿。”
在景国,没有哥儿必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哥儿出门做事的也有,只是没有汉子方便。
侗掌柜见两位客人是兄弟,但是汉子哥哥反而听哥儿弟弟的,心里觉得有些奇怪,但他没有表现出来:“行,林小子,夏哥儿,听说你们是拿了新菜色来聚福楼?”
第一次面对这种大酒楼的掌柜,林承祖表面镇定实际上非常紧张,林夏至见状只好自己站出来说话。
“侗掌柜,能否找个安静的地方谈话?”林夏至见因为侗掌柜过来,他们这个在角落的一桌都有不少人关注,赶紧提出换个地方。
“哎哟,是我没考虑周到。”侗掌柜拍了下脑门,“二位跟我去后院谈。”
在后院坐定,林承祖把两个罐子放到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