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契约一式三份,程家手里保留两份,林家手里保留一份。

五年时间说长不上说短不短,因着聚福楼这个契约,林夏至之前想好的规划要改动不少。

不过他可以预测,聚福楼未来五年时间在他帮助下肯定会大步发展,他们家也能够凭借这个关系好好改善生活,只是自己摆摊做小买卖就没那么容易了,只能安慰自己有个稳定大客户也不赖,做了东西出来不愁销路。

不管以后怎么考虑,程闻柳这边已经订好让林夏至他们明天送五斤凉粉到聚福楼试卖。

试卖这个主意是林夏至提出来的,免费三天给每桌吃饭的食客提供一小碟凉粉,一小碟几口就吃完了,如果有食客想要更多,在试吃阶段暂不提供,这样即能够打响凉粉的知名度,又能吊起那些老食客的胃口,让他们想吃吃不着。

把调料的配方告诉了聚福楼掌柜,林家众人就离开了聚福楼,林小叔想要拿银子给林夏至他们,但林夏至拒绝了,林安成的病还没好全,需要银子买药,他们现在手上有分家的十两银子还够用,而且从明天开始每天卖凉粉都有固定银钱进账,不缺钱花。

从聚福楼离开,林夏至和林承祖直接回了林家村,五斤凉粉可不少,在没有红薯粉的情况下做出来得费不少时间,要现在就开始动手才行,第一天交货不能迟到。

家里的是红薯做完第二天要供应给聚福楼的凉粉后就没了,红薯可以直接在村里找人家买,比县城里买便宜,还不用出运输的费用。

林夏至盘算着采购红薯的事,还在心里想着明天要添置的其他东西。分家得的十两银子现在已经用了一两多,买东西得精打细算,不能浪费。

第050章 新菜谱

两亩旱田里种着大豆和新鲜时蔬,夏天蔬菜成熟得快,就家里五口人吃不过来,挑到县城里去卖费时又赚不了几个钱,明天送凉粉的时候问问聚福楼,要是他们愿意要的话,林夏至打算免费给聚福楼推荐一个菜谱。

大豆再过一阵就能成熟了,林夏至在夏哥儿的记忆力没有发现看到过豆腐,大豆一般都是拿去作坊榨油,以前林家吃的油大多数都是豆油。

但是林夏至打算自家种的豆子收了之后做豆腐,那就必须得买一台石磨。而且今天纯手工做了五斤凉粉,林夏至发现红薯浆全靠锤太累人了,如果买了石磨还能磨红薯浆。

除了红薯浆,还要找木匠定制一只大木桶用来洗浆。洗浆的纱布也要多买些回来。还有大铁锅,如果银钱够最好买一口大点的,做凉粉和豆腐都能用上。

做凉粉剩下的红薯渣和以后做豆腐剩下的豆渣都是好东西,可以用来养鸡仔、做肥料,家里现在田地少,没必要弄那么多肥料,好在养鸡不像养猪那么费事儿,只用圈块地每天喂食就行。

总结了一下,石磨、木桶、纱布还有鸡仔必买,大铁锅可以手里宽松了再考虑。

第一次送货,林夏至和林承祖一起去县城里,说是只用供五斤,实际上他们送过去的事差不多有五斤半。

除了凉粉,林夏至还把自家种的蔬菜摘了点送去,种得最多的是南瓜、豇豆和茄子,南瓜能放很久,豇豆可以晒干储存,但是茄子却不经放,所以林夏至准备给聚福楼推荐鱼香茄子煲。

一大清早林夏至和林承祖就到聚福楼,听说林夏至带来了新菜谱,侗掌柜赶紧把厨子叫出来,听林夏至口述菜谱。

也就是林夏至现在还得装作不会写字,不然哪用这么麻烦。

聚福楼的厨子听完林夏至的话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拿起两个茄子进厨房做新菜。

侗掌柜没有让夏哥儿吃亏,五斤半的凉粉给了三十文钱,因为没有找到干花椒,聚福楼找林夏至帮忙带了半斤鲜花椒,多给的几文钱就当是摘花椒的手工费,至于鱼香茄子煲的点子费等明天他们来送货的时候再看情况给,林家的蔬菜也明天再商量。

送货的事完成,林夏至拿着到手的三十文钱去肉铺割了二两肥猪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摄入油脂,现在手上有钱又能自己做主,赶快买点肥肉熬油打打牙祭。

林承祖则赶着去了趟交易市场买小鸡仔,四文钱一只买了二十只,又交了半两银子预定里一台石磨,过两天送货到林家村的时候付剩下的一两半银子尾款。

背篓里背着二十只小鸡仔,兄弟二人一路叽叽喳喳地回到林家村,找村里的木匠定做一只大木桶花了五十文。

算算手里还剩下七两银子,林夏至只能把买大铁锅的想法压下去,这个时代炼铁不容易,铁器的价格居高不下,买大铁锅还是等钱多点再考虑。

第051章 主屋心思

中午饭是多余的凉粉、炒时蔬和鱼香茄子煲,有了足够的材料再配上林夏至的手艺,一家人吃得非常满足。

林夏至做午饭的时候林承祖就出去收购了红薯,村里的红薯两文钱一斤,还帮忙免费送到家,林承祖一口气买了五十斤,够做十几天的了。

因为做红薯要烧火,家里的柴火眼看着就不够用了,吃了午饭休息一二,林承祖和林虎子不顾日头正晒还是上山砍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