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用到的原材料除了猪肉需要买,需要的菜和鸡蛋都是林家这边当天统一送新鲜的过去,调料是杨雨生独家配制出来的也是每天送,还有豆腐脑、凉粉、凉面和凉皮。
林夏至原本还想着可以在店里卖豆腐、豆腐干、粉条、腐竹、豆杆那些东西,看着飘香十里的生意,估计周小猪应该是忙不过来了,放下了这个想法。
随着飘香十里的生意步入正轨,林夏至计划着把第四间豆腐房建出来,冬天可以做豆腐皮。
林家如今的下人虽然有这么多了,但是大家手上都有事做,没有一个闲人,建房子的事自然还是得找村里人帮忙。
这一年来林家村建了数间房子,除了林家,还修了村里私塾,甚至一些赚了钱的人家也起新房,大家对建房的一应事宜已经烂熟于心。
林承祖对建房要做的事烂熟于心,熟练地采购、招人。
林夏至还记得一年前林家第一次建房子时大家手忙脚乱的样子,这个家不管是林承祖还是李秀,甚至是林虎子,大家都有了大变化,林夏至莫名有一种养成的成就感。
林虎子天天都去照看他那十几亩宝贝田,李秀天天窝在家给未出世的儿子缝衣裳,林承祖有豆腐房要管,杨雨生忙着研究新调料。
看着家人都忙忙碌碌的,林夏至突然发现他好像成了唯一的闲人。
回忆自己这一年以来经历的事,林夏至发现日子越过越好,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腐蚀下,他越来越懒了。
之前说是每天要练字,还没开始就被繁体字复杂的笔画吓到,还没实行就放弃。
林夏至反省自己,越想越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人得往前看,他也要学新东西,一直吃老本迟早有天会坐吃山空。
林夏至决心从今天每天练字,以前听说用好纸练字会更快,如今家里不缺钱,就从林承宗那里拿了些纸。
他还准备多看看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得为以后出门做准备。
林夏至是个下定了决心之后有行动力的人,一开始练字非常痛苦,写出来的字如同狗爬的一样,全身都很累。
林承宗看到了,就给他纠正,还告诉他练字的技巧,林夏至写出来的字才总算好了些。
林承宗在私塾读了一年多的书,因为聪明好学,颇受夫子重视,现在已经从丙班调整到乙班了,学习进度比其他人快了不止一倍。
林夏至已经没法辅导他的古文了,毕竟林承宗现在学的东西他不敢肯定地自己说的没错,怕误人子弟。
第131章 林承祖成长
豆腐房建好之前,林家又买了一批下人,这次依旧是买了六个人,先把他们安排在另外三间豆腐房熟悉工作,等到第四间豆腐房建好之后,他们就可以直接过去做事。
村里人都是建豆腐房的熟练工,十天不到就建好了。
之前林家围起来的地建了四间豆腐房和一个下人住的院子之后,还剩下一半多空着,林夏至暂时没让家里继续建屋子,就搭了点草棚放土豆和红薯。
新的豆腐房暂时安排他们做豆腐皮,豆腐皮很薄,比新鲜豆腐干,又不至于有豆腐干那么硬,直接切丝凉拌或者炒菜都可以,也能够保存十几天不坏,足够商人们把豆腐皮运到外地去卖。
好在林家村挨着江宁县,江宁县在怒江边有个大码头,水运方便,可以把林家做的东西运送到其他地方去。
现在沿着怒江的郡、县全都有卖林家豆腐干,听说林家又开发了豆腐皮,路过的商客一个个忙不迭地跑来买,就怕慢了买不着。
林家做的新鲜豆腐因为不能长途运输,暂时还只能在江宁县附近的地方卖。
至于豆腐皮和豆腐干,其实林夏至用了饥饿营销,每次那些商人过来买东西总会有人买不到,这就让他们对林家的豆腐皮和豆腐干更推崇了。
商人们可劲吹嘘,让那些外地的达官贵人觉得豆腐皮和豆腐干是稀罕东西,花高价去抢那些商人手中的货。
林夏至的策略无疑是成功的,林承祖现在逐渐理解了林夏至曾经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但是林夏至没有真正系统学习过商业知识,不论是二十一世纪还是景国,他对生意上的事一知半解,教出来的徒弟也懵懵懂懂。
比如说林夏至知道一个成功的商人会放权,如果他把什么事都抓在自己手上,且不说人的精力能不能管得过来,至少能够说明他手上的生意做不大。
所以林承祖在林夏至的提醒下逐渐放权,但他身上依旧摆脱不了那种小商户的感觉,林夏至也不知道怎么让他改掉这一点。
这就是林夏至暂时不让家里把生意做得太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