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程闻柳一开始让印的五百本在江宁县就卖差不多了,定价二两银子一本,有些富家哥儿两本甚至四五本地买回去,有的说是买一本收藏、一本看,也有的说是要给别的郡县的亲人捎过去。
剩下五百本运到郦水郡的书店卖,程闻柳和郦水郡书店的老板也不熟悉,先让人送了一本过去给书店老板试读。
能够在郦水郡开书店的人不会是没眼光的,看了景哥儿写的故事,直接亲手写了个推荐牌子挂门口,把五百本全都包了。
能在郦水郡读书的学子家里多少都有些银钱,他们看到书店老办法推荐《织哥儿》这本书,就好奇地打开试读本看看。
以往的话本都是什么落魄才子富家哥儿,《织哥儿》很新颖,主角是放牛娃与天上的仙哥儿。
于是乎,《织哥儿》这本书在郦水郡的学子圈里出了名,学子们买回去之后,家里人自然也能看到,尤其是他们的哥哥弟弟们,多少都识字,看了之后《织哥儿》一下子成了这些哥儿们的心头好。
五月份,《织哥儿》这个故事在程闻柳意想不到,林夏至有所预料的倾心,在郦水郡出了名。不少书店的老板写信给江宁县的印书坊老板,问他《织哥儿》这本书还加不加印,现在郦水郡就只有一个书店有卖,他们这些人看着眼红呐。
加印与否得看作者的意愿,之前印的一千册已经卖光,赚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除开书店的抽成和其他花费,净赚一千两,都快赶上程闻柳手下所有生意一个月的收益了。
他直接替程鸾景决定加印一万册,将这本书卖到外面郡县去。
印书的量一上去,成本比之前又要低一些,之前印书坊要收半两银子,也就是五百文,印一万册的话单本只需要四百二十文,降低了八十文。
就在程鸾景的话本大火的时候,县令派差役请林家村里正去了县衙。
第170章 县令问话
差役穿着官服到里正家将里正带走,卫夫郎一下慌了神,两个儿子在县城书院读书,他又不敢去找长辈,身边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
好在他想起了林家,当初林虎子被差役带走,李秀急得直接晕倒,因为他当时身怀有孕,才会在刺激下有这样的剧烈反应。
林家住在村头,这件事知道的人没几个,卫夫郎当时听说李秀晕倒了查出身孕才去林家,在林家知道了林虎子去县衙,赶紧收拾收拾去林家问问。
李秀听了卫夫郎的话也有些着急,急忙地把林承祖和林夏至找过去。
林夏至又不是真的能料事如神,他也不知道县令把里正叫去是为了什么,只好先安慰慌了神的卫夫郎,问他当时差役带走里正时的细节。
听完卫夫郎说差役并没有强制带人,说话做事也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说明不是犯了事,林夏至让卫夫郎不要着急。
虽然让卫夫郎不用着急,林承祖还是立马乘马车去了县城打探消息。
既然是打探消息了,自然要去一趟程家,看程家那边会不会有一些有用的消息。
其他人就在林家等着,大概一个时辰之后,林承祖和里正一起坐着林家的马车回来。
卫夫郎看着里正从马车上下来,提起了一上午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卫夫郎立马跑过去,围着里正转了一圈:“没有出事吧?”
“没有没有。”里正笑呵呵地回答他。
原来县令找里正过去是想问问林家的路,上个月县令送京城贵人来林家村,那位京城的贵人注意到林家的路面非常好,回去之后问了县令两句,县令就上心了,找人去查看了林家村的路。
当然,在面对林家村里正的时候,县令不会把京城贵人的事说出来,直接了当地问他林家村的路为何能这般好。
“修路一事还是多亏了夏哥儿当初出主意,不然也不能引来县令大人的关注。”里正满脸笑容地看着林夏至,他觉得林夏至真的是林家村的福星,村里的好多变化都和他有关。
林夏至谦虚地摆摆手:“这也是大爷您安排得好,能得到县令的赞赏是咱们林家村的造化,县令觉得修路的法子好,说不定会让别的村镇的人过来学习。”
之前在出这个主意的时候,林夏至没想到这么快修路就会被注意到,他还想着得等林家的吃食或者种子出名了,修路的好处才会逐渐被人发现。
里正去一趟县衙没有发生不好的事,说不定还给林家村带来了好消息,在林家的卫夫郎放下心来之后同里正一起回他们家。
林夏至想了想,在里正和卫夫郎出门之后追了上去:“大爷,您今天和县令大人谈话的时候有没有提到我?”
里正有些惊讶林夏至跑上来只是问他这个问题,修路的主意不是他想出来的,自然不能为了占功劳随意揽到自己身上,有些不高兴地说:“县令问起来的时候我说了,修路的主意是你来找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