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他被那些个不干不净的人蒙蔽了,回来把你大伯么休了,到时候闹起来咱们家不就要受牵连?宗儿以后要考科举的,名声不能因为他们不好!”李秀差点没忍住抬高音量。
“阿么,你想太多了。”林夏至嘴角抽了抽,“首先你得想想大伯凭什么休大伯么,大伯么没有犯错休夫郎那是可以告到衙门去的,其次老么和阿爷也不可能让大伯做这种没脑子的事情,最后,就算他们闹,咱们是分了家的,大伯自己的家事如何能够闹到咱们头上,宗儿在县城学院读书,同他更没有关系。”
“我这心里总是不安,经常心慌眼皮跳的。”林夏至的话没有安慰到李秀,他这段时间经常琢磨这件事。
“阿么,你就是想多了睡不好才心里慌、眼皮跳,睡好了就什么事都没有。”林夏至想了一下,“这样,阿么你知道大伯经常钻哪个小巷不,我在县城里留意一下大伯那边的动静,村里的事你多注意,知道发生了什么咱们应对起不怕吃亏。”
“行。”有了林夏至这番话,李秀觉得心里踏实多了,把他听说的巷子名告诉林夏至。
因为是村里人偷偷传的,有好几种说法,林夏至听完总觉得更不靠谱了。
本来只是想问一句主屋那边为什么没人过来,结果又给自己揽上一件事,林夏至无奈,心里暗骂主屋那边的人就像蚂蚱,没事蹦两下找存在感,又不能真的一巴掌拍死他们,烦!
说是让林夏至查,转头林夏至就把这件事告诉程闻柳,看程闻柳打算怎么做,县城里程家的人熟悉,到时候有结果了给他和林家这边说一下就行。
下午,李家来人告诉林家,钱英生了一个小汉子,胖的很,一称都快七斤,把李老么乐得不行。
李秀欢欢喜喜地收拾一包袱东西托带信的人给李家送回去,给了人家跑路的幸苦费,又托他带句话:明天他们再去望山村看小家伙。
林夏至也高兴得很,让李秀他们明天早上稍微等会儿,他有东西要给小表弟,让李秀他们一同带过去。
在林家高高兴兴地吃了林虎子的生辰酒,晚饭后早早地回了家,扛不住林家人的热情,程家回去的马车上塞了大包小包的吃食。
东西装得多马车就走得慢,天气逐渐热起来,傍晚马车走在路上有些闷热,程闻柳撩开马车的帘子让外面的凉风吹一些进来。
“闻柳,这些是官差?他们在干嘛?”林夏至看了眼外面,路边正好有一队官差,手上拿着纸笔和测量工具。
程闻柳看了一眼,这件事他听说过:“应该是在在测量官道,咱们江宁县不是主持修了一次官道,上次那位传旨的大人注意到了,他回京之后报告了皇帝,皇帝对这有兴趣,就下令让郦水郡郡守也试着翻修官道,如果有效果再推行到全国。”
林夏至感觉马车里不闷了就把帘子放下来,感叹一句:“修路才能通商,通商才能致富。”
程闻柳点点头:“是这个道理,我就是做商人的,要是路面破破烂烂的,哪里有人愿意过去,累死个人挣不到两个钱,才没有人去做。”
第289章 朱玉阁开业
“不同的地方产出的东西不一样,商人不过去商品就无法交换,不交换自然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或许在咱们这边烂大街没人要的运到北边就成了人人都需要的东西。”林夏至随意地说。
现如今江宁县不管是县令还是商人甚至是普通百姓,都体会到了修路的好处,如果郦水郡也能把官道全部修好,郦水郡的收税绝对能够上去,对郡守而言是件大功劳,他肯定愿意这样做。
修路这种大事有上面的大官来考虑,下面的商贩们出不了多少力,如果到时候修路需要捐钱,林家和程家捐一些就行。
林虎子生辰一过,四月就过去了,最后一天程闻柳忙得很,他准备查看四月聚福楼施行新考评制度后有没有给聚福楼带来变化。
对小二的考评分成两种,一种是选择识字的,一种是选择学算数的,程闻柳和林夏至在书房待了一上午出了两套考题。
题目非常简单,但是方式很新颖,林夏至回忆着小时候做的那些试卷,识字的安排了听写、默写、填空和一段一百字的本月总结,考虑到他们这些人刚开始识字,这一百字的总结他们说,掌柜帮忙记录。
算数那边就是一大篇简单的计算题,规定时间里能够写多少、对多少,看最后得分。
把题目整理好,程闻柳松了口气:“夏哥儿,多亏了你在,不然我还真想不到怎么出题,毕竟他们才学了一个月,要是真的按照学堂的路子来,估计没一个人能合格。”
林夏至心虚:“我也是瞎想的,没上过学堂不知道学堂是怎么给测学生的,等这一次结果出来了再说。”
“咱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次测评我得亲自盯着,这几天可能得早出晚归。”程闻柳抱了下林夏至,“这两天你要是想出门就找阿么陪着,千万不要单独一个人出去,不要让我担心,知道不?”
“知道了,你早就说过这件事我都有准备的。”林夏至看着程闻柳这个不舍又担心的样子颇为无语,他难道是个不听话的人?
看不下去的林夏至把程闻柳轰出了书房,自己在书房里静下心来想放大镜和玻璃怎么处理,还有以后做出来的凹透镜和望远镜。
像望远镜林夏至不准备自己做,这个东西恐怕得拿给朝廷处理,想想就很烦,要不把程锦阳拉过来一起做?
想到了要拉程锦阳下水,林夏至立马写信一封,不说那些透镜,只把玻璃夸得天花乱坠,说什么可以用在世外源装饰,还能做成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信里写不完,邀请程锦阳来郦水郡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