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意识到自己可能回不去了,主角平静又绝望,行尸走肉般浑浑噩噩地活着。

在这里,他的体格比哥儿们弱,不只是他,这个哥儿国的人汉子都比哥儿弱,他的反抗完全不起作用,被压着和别人成亲。

开始改变他的是他和自己夫郎的第一个孩子降世,是一个小汉子。

他一开始很讨厌那个孩子,接手照顾孩子之后,白白胖胖、天真无邪的孩子逐渐让他内心的天平变得倾斜。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主角的心态开始发生变化,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和自己过一样的日子,他开始主动和外界接触,探索可以改变的地方。

一开始非常的艰难,他每踏出一步都会受到别人的阻止,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他终于有了独自出门在外的机会。先是从经商开始接触不同的人,然后逐渐展露自己的才华,变成众人眼中不一样的汉子。

教孩子方面,他一点不假人手,他教养出的孩子和哥儿国的其他小汉子不一样,他们这对父子的行动逐渐影响到身边的汉子,大家想要追求独立和自主。

这个故事的最后,主角没有回到以前生活的地方,不过他努力的改变着哥儿国,那里因为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后的最后,主角的儿子长到十五岁,他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服从朝廷的安排娶夫郎,另一个则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过日子,他放下了朝廷的令书。

施星语的笔触细腻,情节流畅,林夏至看完这个故事时忍不住将其中有些情节套在自己身上,要不是他知道施星语绝对不知道自己的秘密,他都要忍不住怀疑施星语是在根据他的经历写话本。

外面的人先是看了另外一本《梦游胖世界》,再看这本《哥儿国》之前,大家以为这也是一本比较有趣的话本,结果整个话本读完下来,虽说有逗趣的地方,也有让人心潮澎湃的情节,更多的则是让人心情莫名沉重。

有人便说这本《哥儿国》是披着汉子皮的《祝英台》,除了主角一个是哥儿一个是汉子,其他地方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主角都是有才华得不到施展,他们面临选择,是妥协还是改变。

一个为了自由和理想装成汉子去书院读书,最后身份被戳穿,办了一个哥儿的书院,让哥儿开始变得不一样。

另一个在困境中为了儿子奋起,通过自己改变了周围的汉子,让汉子在哥儿国中地位提高。

当年承受了很多批判的《祝英台》又被大家拿出来说,非常微妙的是,这一次文人们对《祝英台》的不满好像减少了一些。

青黛出版社的话本一经印出,施家老爷子就让人送几本去京城给当今圣上,这两本新出的也不例外。

皇帝已经习惯了,时不时收到自己老师送来的话本,这次送来的他看了几页之后惊呆了——《哥儿国》中的用词和句式居然和自己老师习惯用的有很多相似之处?

不可否认,这本《哥儿国》是这些日子送来的话本中写得最好的,但这位作者的水平和老师相比,明显要青涩很多,难不成是老师指导家里后辈写的?

想到这个可能皇帝打了个寒颤,这个后辈的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居然会写这样一个故事,他想象了一下自己如果像那个学子一样进入了哥儿国,他要怎么做。

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看,肯定和普通学子的不一样,皇帝认认真真想了一遍之后拿起话本接着读起来。

一口气从头读到尾,皇帝被话本的故事深深吸引,他再回想自己之前的想法,顿时发现他的想法没有话本中的有故事性。

皇帝看完了之后,朝臣们也不能落下。

这一次大家都学乖了,没有开口就是批评,认真地读了话本,认真地给出自己的观点。

皇帝能够一眼认出自己老师的风格在话本中,施家老爷子以前的学生、现在站立在朝堂上的大臣,同样惊恐地发现了这个事实。

这些大臣全都风中凌乱了,他们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把这个发现说出来,也不清楚这话本是不是施家老爷子、自己老师知道的。

施星语从小是施家老爷子教导的,他这本《哥儿国》从头到尾施家老爷子都在提意见,所以话本中有施家老爷子的影子是必然的。

没有给大家很多猜测的机会,施家老爷子给皇帝和自己的几个得意门生分别写了信去说明情况,顺便给他们出的点随机考题。

虽然大家有心理准备,但是在看了老师的信之后,皇帝和大臣还是被施家老爷子的观点惊得说不出话。

惊讶之后,他们静下心来细想,老师的话很有些道理。所谓不破不立,永远墨守成规是得不到发展的,想要让景国变得更好就必须寻求突破。

一场改革悄无声息地埋下种子,起因是几本被大家消遣着看来玩的话本,没有参与的人绝对想不到、猜不到。

第362章 烫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