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梁庆沉着冷静,调整了未来几天的销售策略,稳坐“中军大帐”,听取一波一波前线来报。
果然就像宋凌霄自信的那样,《金樽雪》的销售一直持续到集市散场,还没有下降趋势,等到酉时(17:00-19:00)还在持续走高,销售不停,梁庆也不撤,一直卖到戌时正(20:00),天彻底黑透了,又开始刮渗人的西北风,西南市场送走最后一波客商,七个书摊销售点才收拾打烊。
八名书摊摊主来到梁庆屋里,和梁庆一起对账,一直盘点到半夜三更,梁庆手中的算盘珠子一直没停过,整个房间里都是噼噼啪啪的声音。
第一天,西南市场,战果斐然!
8230册!
比梁庆预计的,还要超出3000册!
梁庆大喜,稍微一算,抽两成,他就能得到约莫两千多两,一天两千多两,这已经超过他以前贩卖丝绸时的日收入了!
虽然,赶着年集卖书,是可遇不可求的时机,也不可能天天如此,但这一天战斗下来,又有了超出期望的报酬,梁庆开始对卖书这个行当产生了新的感受——
闷声发大财啊!
后半夜,回到满金楼,梁庆接到这一天的全京州销售汇报,一共销售出去11006册,其他城区没有西南市场人流量那么大,基本都是预售出货,和梁庆盘算的数量差不多。
第一天卖了一万册,直接破了凌霄书坊上一个热销书一个月的记录。
宋凌霄,我这个销售,还算称职吧?
梁庆露出了一个狡猾的笑容。
虽然不知道你全盘规划是什么,不过,我不介意成为你最舍不得放手的一枚棋子,等着哪一天你带我去看看你的江山到底有多辽阔。
……
宋凌霄自然是知道《金樽雪》的销售会又多少的,他已经提前看过了【书坊经营系统】的预估码洋,就销售这块,他完全是未卜先知的状态,因此,只要梁庆不掉链子,他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翌日,各行各业复工,国子监复学,为期一天的小长假结束了。
嗯……
古代人好苦,他想要双休!
宋凌霄不情不愿地挎着小书篓,坐上马车去上学,昨天因为收到梁庆的第一天销售额汇报,太过兴奋,导致半夜他还在跟云澜商量《江南书院时文选》的事情,早上起来就有点晕晕乎乎的。
来到了课堂上,今天依然是一个背书的早自习,同学们都已经坐好了,看起来大家都没精打采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昨天放假玩得太嗨。
“子曰,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摇头晃脑,摇头晃脑,宋凌霄跟着一起活动脖子,大家伙稀稀拉拉地背着书,还有几个学生在说闲话,发出嗡嗡嗡的噪音,总是能和背书声完美地重合,背书停时,噪音也停,背书起时,噪音也起,浑然一体,不分彼此。
突然间,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从后排开始,横扫全场,将嗡嗡嗡的噪音全数击灭。
学生们开始整齐地背书,原本歪七扭八坐着的学生也不着痕迹地挪到了坐垫中间,从学堂后面的窗户看去,就像一茬一茬青青的麦苗,积极向上地生长着。
胡博士的个人爱好,就是从学堂后面的窗户往里看。
就这一点而言,古今的教师都没有什么分别。
今天也不例外,胡博士用完早餐,溜溜达达来巡视学堂,手里抄着一条因为使用过多而磨得黑亮的戒尺,时不时摇晃一下,节奏性地兜着圈子,做好随时出手制敌的准备。
胡博士来到了他最喜欢的站位,学堂后排的窗户角上,他不需要垫脚,不需要抻脖子,这个高度刚刚好——足够他饱览整个学堂的情况,将学生们在桌案下面的小动作一览无余。
嗯……今天麦苗们也长势喜人。
仿佛有一股莫名的感知力,胡博士往后排窗户上一站,学堂里的学生们就觉察到如芒在背的难受劲儿,顿时一个个皮子都绷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