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西北……”
“十天前臣说过,我说会因为一些庸臣的指挥出现败,但败而荣之,元昊会胜,但是惨胜……”郑朗本想说一句,如没有猜错,此时元昊已经撤兵回去,但黄德和的奏折提前到来,他也不敢根据历史乱说,顿了顿说道:“不用守潼关,西北将士不会让陛下失望。陛下,先做第一件事。”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纸条,递到赵祯手中。
群臣脸上再次出现古怪,有什么不能说,要递小纸条的?
赵祯看了看,说道:“朕准之,郑卿,你替朕写罪己诏。”
大殿哗然。
郑朗回过头来扫视,看到郑朗的眼神,大殿里诸臣又安静下来。郑朗这才说道:“不可,这份罪己诏需陛下亲自书写。”
赵祯想了想,默然道:“准。”
张士逊心中纳闷,郑朗在纸条上写了什么,居然让皇上下罪己诏,可此时他也有失职之过,不敢问。
郑朗又回过头,在几个宰相身上扫视。
有些人心虚,不由低下头。
如果郑朗今天借机,很有可能会倒下一大片臣子。
这是郑朗扬名立腕的最好时机。
然而郑朗不是韩琦,他也知道这是一份时机,可换了这批大臣,又有谁能称职?韩琦,范仲淹,吕夷简……或者是其他人。前三人勉强之而己,其他人无疑是换汤不换药。
眼光收回来,问道:“陛下,黄德和的奏折是打算如何处理?”
赵祯将刚才的经过简单说了一遍,说道:“朕刚刚下旨,让文彦博前去西北查看究竟。”
“陛下,让臣随文御史一道前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