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心意,给弟兄们喝茶。”刘文静笑着道。推辞了几次,那个年轻侍卫收下了,“也罢,那就收下了,多谢。某乃赵王义子程咬金,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一听这年轻的侍卫居然是赵王的义子,当下刘文静越发的恭敬起来,连忙又行了一礼:“原来是赵王义子,失敬失敬,区区乃是亲卫府亲卫都督、仪同三司刘文静。”
“刘文静?幽州府捉钱品子刘文起可认得?”
“那正是舍弟,先前舍弟来信于某,言及在幽州曾多有得罪赵王,蒙赵王并不怪罪,如今舍弟蒙赵王之助,已经按功授赏,正式出仕授羽林尉,他对赵王感激不尽,特来信让某代他前来当面感谢赵王。”听到对方记得自己兄弟,刘文静越发激动起来,连忙趁机拉拢关系。
“刘文起已经当官了,不错不错。你也不用客气嘛,我跟文起也算是相熟,你是他哥,那咱们也就是自己人。走,我带你去见赵王。”
“不等通传吗?”
“我直接带你进去,通传个啥。”
刘文静跟着程咬金进入府中,一路穿廊过院,直到一座厅前停下,厅前站着一排同样整齐的侍卫。程咬金上前说了几句,侍卫点头,然后转身进了厅中,过了一会,侍卫出来。“刘都督,赵王有请!”
匆忙整理了一下衣冠,刘文静就低着头,拱着手,放轻脚步,跟在程咬金后面推门进入厅中。
当今最得圣宠的皇嫡长孙赵王杨林,已经站在厅中等他了。
出乎刘文静意料的是,赵王并没有端坐在厅上,而是已经绕过了厅上书案,站到案前满脸和气的等着他了。
刘文静顿感受宠若惊之感,当下脚下加快几步,赶到易风面前:“亲卫都督刘文起拜见赵王千岁!”
易风微笑着打量着刘文静,他是一个中等身材,相貌英武,衣饰整齐,风度不俗的年轻武官。面对自己的时候,刘文静表现的有些拘束,还有些激动。此时很难想象,这个人就是历史上佐助李渊开唐的双佐之一。在李渊建唐的过程中,就是这个刘文静和裴寂给予了李渊极大的鼓励和帮助,助李渊取得天下。这是个充满野心又极有本事的人,在李唐建立初期,他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劳苦功高。但最后刘文静和裴寂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裴寂在唐初期位至宰相,荣宠一时,可刘文静却早早的被安了个谋反之命被李渊处死了。为何会有这样的差距?易风知道的很清楚,因为刘文静历史上不但是李渊的开国功臣,而且他和李世民走的极近,是李世民早期朝中最大的支持者。李渊立国后为了稳固太子建成的地位,便找了个机会,把次子李世民朝中最大的支持者刘文静给咔嚓了。
刘文静在唐初的地位,很类似于此时朝中的杨素,而高颎则与裴寂相似。两位重臣各支持一位皇子,唐时裴寂支持的太子虽然最终也被废,可他的命运却不错。刘文静倒是支持对了人,选中了李世民,可结果却被李渊一刀砍了。而此时隋朝,高颍同样支持太子,但也一样站错了队,等以后杨广上台,他终逃不过一死。杨素支持杨广站对了队,可将来杨素也为杨广忌惮,最终不得好死。如果看来,掺与进皇权争夺之战,不管站对队还是站错队,基本上都没什么好结果。
历史上的刘文静很多方面都和杨素类似,是那种眼镜蛇似的聪明人物,文能济世武能安邦,出将入相的顶级人物。不过眼下的刘文静看起来还有些青涩,好似当年杨坚初立国时那会的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