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页

“虞孝仁现在何处?”

“微臣等派人严加看守,在大理寺衙门。”薛胄如实回道。

“立即派人将虞孝仁带来。”杨坚说完后,又向一旁的王海喊道:“你立即去给朕把晋王带来,立刻!”

杨广听到召唤时,正在皇城的门下省衙门里等候,自昨天夜里受召入宫见驾后,杨广和其余诸王一样,一个也没有得到允许出宫的命令,全都只能呆在门下省的院子里等侯。实际上,诸王自昨夜到现在,都彻底的和宫外隔绝了消息。

杨广惴惴不安的跟随王海来到甘露殿,出乎他意料的是,殿中只有皇帝一人,再无他人。

皇帝面色肃然的盯着他,“虞孝仁这人你记得吗?”

杨广不知道皇帝为何这个时候提起他,当下点头,“虞孝仁是虞庆则之子,曾经担任儿臣的侍卫大都督。”

杨坚依然冷冷的望着杨广,“朕也记得他,记得前年虞庆则因谋反被处死后,朕念及虞庆则对朝廷多有贡献,因此并未牵连其妻儿子女,只是将他们流放岭南。可是现在有人告诉朕,虞庆则此刻就在京师。晋王,关于这,你可有什么要告诉朕的吗?”

杨广感觉事情不妙了,皇帝这个时候提起虞孝仁,只怕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虞庆则谋反一案,其实很多人都明白,那不过是皇帝的欲加之罪而已。杨广和虞庆则的关系说不上亲密,但和虞庆则之子虞孝仁关系却不错。虞孝仁是个纨绔贵公子,之所以到晋王府任职为将,其实不过是按照关陇贵族子弟们出仕的惯例而已,这些关陇贵族的子弟成年后,几乎都是先从诸王的侍卫军官或者皇帝的侍卫做起。不过虞孝仁在杨广手下为官时,确实跟他关系不错。虞孝仁这人出身高门贵族,身上也些纨绔习气,可却并不算坏,反而还很有些本事,能文能武,蛮对杨广的脾气。加之他又是当朝宰相之子,因此杨广对他也多有笼络,上下之间关系确实处的不错。

后来虞庆则获罪被处死,虞孝仁被发配岭南,杨广也知道这谋反案其实是子虚乌有的,加之他也一直在秘密招兵买马培养心腹,因此也就找了个由头,等案子风声过去后,便派人把虞孝仁给悄悄带出来了。这事本来只是小事一桩,皇帝处死虞庆则只是对这位强势的宰相的猜忌防范而已,虞庆则一死,皇帝自然也就不会再去管那被发配到岭南去的虞孝仁。杨广把虞孝仁救出来后,虞孝仁对杨广自然是感恩戴德,从此唯命是从。从那以后,虞孝仁改名换姓,换了一个身份跟随着杨广,为他效力。这次入京,虞孝仁自然也是跟随进京,不过一直在暗处而已。却不料,现在皇帝会问到他。

当下杨广不敢隐瞒,连忙承认自己确实把虞孝仁带走,不过他解释说自己只是念及当初虞孝仁跟随自己一场,并无其它意图。

“果真如此吗?”杨坚冷笑,“若真如此,你为何不禀报朕而要私下带走虞孝仁。为何让虞孝仁改名熊献忠替你行走办事,你再告诉朕,为何这个如今改名熊献忠的虞孝仁,他会安排人给刺杀杨林的刺客收集皇太孙的出行路线,为何要安排人给刺客提供行刺的马车?”

杨广闻言浑身一震,失声道:“不,这不可能,虞孝仁绝不会这样做的,他为何要行刺太孙?”

“这个应当由你来告诉朕。”杨坚冷哼,他没想到到了此时,杨广还要死硬不承认。

“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陛下,儿臣真的与刺杀案毫无关系,儿臣也绝不会派人去刺杀太孙,你要相信我。”杨广心里一时间全乱了,真的慌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虞孝仁居然卷进了这个刺案之中,他根本毫不知情,他也不相信虞孝仁真的参与其中了。他认为自己被陷害了,绝对是。

不过他的这个反应落在杨坚的眼里,只不过是又一个谎言而已。虞孝仁虽然当着皇帝的面也没有吐出半个字,可他不回答没关系,有许许多多的证据表明,虞孝仁参与到了刺案之中,甚至在其中居重要地位,毫无疑问,绝不会有错,而且虞孝仁虽然没有承认刺杀太孙的罪责,可他也根本没有否认过他参与其中。虞孝仁的这个表现,在杨坚看来不过是对于曾经解救过他的晋王的忠诚而已。因此,杨坚心里完全认定杨广就是刺案的幕后主谋。鉴于杨广在虞孝仁这件事情上的不坦诚,因此他现在也完全不再相信杨广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