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祭祀的仪式还没开始,天气也还寒冷,另外召集部族兵马也还是要时间的。因此最后,诸部的俟斤们先派出了各自部族的常备骑兵,都是各俟斤们的直属战士,数量不多,三五百,或者百八十个,总之各部将这些骑兵当为先锋,让他们立即南下,去拦截突利。
各部的骑士们陆续南下,也没有什么联合,各自为战。
南下途中,他们还没遇上突利,就已经开始开张了。
借着拦截突利的名头,那些铁勒各部的骑兵们先把向来看不顺眼的粟特人当成了猎物目标。他们宣称粟特人是突利的走狗,然后以此为理由攻击劫掠一路上的粟特人部落。至于粟特人其实也是突厥属下的臣民部族,什么大敌当前,应当内部团结对外什么的,铁勒人不管,也不懂,他们只知道,粟特人都很富有,而且粟特人实力也比铁勒人弱。以前有突利这个北方小可汗为粟特人撑腰,他们也只能偶尔讹诈粟特人三瓜两枣,而现在既然突利都成了攻击目标了,那粟特人自然也就可以顺便搂草打兔子,抢他娘了。
郭孝恪他们这支小队已经看到了五个被灭掉的粟特人营地了,与前面四个一样,这里的粟特人车轮以上高度的男子都被杀了,许多老人也被杀了,但是地上躺着的尸体中很少有青壮妇人和车轮高度以下的孩子。按他对草原部族的了解,部族之间的战争,往往就是攻破对方的营地,然后杀掉对方的成年男人,然后把他们的女人和孩子以及牛羊马匹一起抢走为战利品。地上那些成年男子的尸体都没有头,脑袋都被砍走了。
郭孝恪知道,这也是漠北民族的一个传统,脑袋不仅是他们的战功,分战利品的依据,同时也将成为他们个人勇武的表现。这些人头最后会被他们带回家,保存起来,等将来他们死后,他们的坟前会树杀人石,石头的数目代表他们杀人的数目。如果保存有杀死敌人的脑袋,则还会立杀人柱,在木柱上插上敌人头骨,杀人柱比杀人石更加荣耀。
“狗咬狗!”一名骑士不屑的道。
郭孝恪摇头,“事情没这么简单,我感觉这次的事情有些不同寻常。”他轻轻拍了一下手掌,周围的骑士都应声围过来,他放低声音道,“我感觉事情不太寻常,咱们想办法抓几个铁勒俘虏。”
骑士们点头,对于抓铁勒俘虏他们没有半点害怕,有的只是兴奋,终于又要开张了。
第381章 大肥羊
清晨,寒雾中一支铁勒骑兵穿越出来,这是一支穿着五花八样明显能一眼看出并非是铁勒精锐的队伍,他们是专为铁勒战兵们负责打草谷的辅兵。铁勒人如塞上许多草原部族一样,虽然全民皆兵,但其中也有区分。那些最精锐的青壮,往往被点为战兵,而一些年少或者老弱的则为辅兵。一个草原骑士,往往配两名辅兵,一名负责安营守营看押俘虏,一名则负责打草谷。草原部族做战,基本上都是自备军械干粮,因此后勤补给方面一直不足,全靠以战养战,打到哪里,就派一个辅兵打草谷到哪里。所谓打草谷,就是抢劫,走到哪抢到哪。
这些天来的胜利和收获鼓舞了这些专门打草谷的辅兵们,原来光鲜富有高高在上的粟特人,如今成了他们追逐的猎物。他们精神抖擞的驰骋呼啸着。经过一夜的休整,一夜的纵情享乐,从那些原来被他们所妒忌的九姓胡身上得到满足后,他们一大早又迫不急待的离开了临时的营地。一路上突袭了诸多措手不及的粟特人部落,那些南下的铁勒先锋骑士早就掳夺了大量的金银女子,牛羊马匹。可是在那堆积如山的战利品面前,没有人满足。这些打草谷的辅兵或者比他们的主子还要积极,许多辅兵都是那些战兵的贫困族人,好不容易碰到一次大抢特抢的发财机会,他们比战兵们还要兴奋,早忘记了这次南下真正的目的是做铁勒先锋,来拦截突利可汗的。
辅兵相当于战兵的扈从,部份是年纪渐大的半老头子,还有大半则是那些还没有成丁的年轻人,他们中有部份甚至就直接是战兵主子的奴隶。不过这样难得的抢劫机遇,抢的战利品多了,那么大部份最后归于战兵外,他们也是能分得一小部份的。
奔过一道矮矮的坡地,这些辅兵们突然发现在前面的河滩地上,居然有八九个骑士在打点行妆,看样子,这支小队伍昨夜在这里宿营,好像也是刚起来正准备上路。那小队骑士一看到他们,立即吓的哇哇大叫,连忙上马逃跑,甚至来不及带走行李物品。
“不是粟特人!”有个用块牛皮蒙摭一只早年部族战斗时被箭射瞎左眼的老辅兵,眯着另一只完好的眼睛打量了几遍后,马上已经看出些端倪来了。
“是汉人。”迁居到东方来的粟特人虽然已经渐渐突厥化,可也依然还保留着不少九姓胡的特色,比如突厥部族习惯辨发,不分男女,都留长发。为了游牧和骑射的方便,他们便习惯将长发辫起来,梳于脑后。中原汉人称这种发式为被发,一些讲究的部落首领和贵族们,更喜欢将头发分成许多缕,辫成极细的小辨,再拢在一起齐束于脑后。突厥人是不剪发、秃发的。和汉人相当,但不像汉人般束发。也不像奚人一般的剪发索头,不像契丹人一样髡发,更不会如靺鞨族一样把头皮刮的光光的,只脑后留着一只如猪尾巴似的单独小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