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边的油水大得难以想象
唐觉晓读书时候吃得就够差了,原时空有一次他堂弟在家族微信群发了张午餐图,15元的东西,感觉2个月大的中华田园犬都不够吃,手不抖的人没资格应聘打菜阿姨,学校让投票最喜欢的打菜阿姨,阿姨因此被辞
按理说堂弟应该能瘦,但悲哀的是,堂弟因此沉迷泡面和快餐,胖了
陈达年开始做的时候是开开心心的,结果他发现了一件事,学校不一定希望学生能轻松吃饱、吃好。
唐觉晓听得大怒,冷声道:“我们拿这些学校没办法,有人可以。你别去联系学校做试点了,直接去找羊城教育局,就说有钱赚。”
陈达年一脸笑容的离开,心想这项目不但有望做成,还能收拾一顿那些贪婪的家伙。
唐觉晓琢磨着,这是和教育局联系上了
第754章 家庭饭桌、学校食堂
1999、2000、2001……
这三年也难准确的说是哪一年,80后、90后这一代人回顾往昔,大概就是从这会儿开始什么都是谈钱为主。孩童时期孩子们放学回家到处串门,年轻的父母笑呵呵的买菜做饭,家里老人和邻里唠嗑,这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不仅仅是卖房子,除了最根本的那几项没有卖,大多数能卖的东西都在明码标价。
某个总理大怒说:“房子一万一平,有人买得起吗?盖来给谁住?”这……可能他想不到一万算是便宜的。
当时的人自然是买不起的,但当时的人要是动用未来的钱,就可以买得起了。资本的巨兽一旦放出,时代进步的速度就会加速,加速的过程就会有人跟不上步伐,以及问题出现。实在不是好坏可以评价的,整体是利远大于弊,很值得肯定,但细节方面也要经常调整。
什么都能卖,教育都可以产业化,食堂外包似乎合情合理。但倘若校方以盈利为目标外包,价高者得,得利者们可能就会忽视一点,那就是学生们吃的那些东西,是否真的值那个价?
教育工作者也要吃饭,也要买房,人们是理解这一点的,但权力都在校方手里,食堂外包给谁学生说的不算,这方面只能任人宰割。
让工作者有饭吃,这无可厚非,但因为全国学校太多,全国各地经济差异巨大,到底该定一个什么标准,没人能说出个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