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奕:……
今天又是为系统当牛做马的一天呢。
他的确答应过为史烈报仇,但那一家子死于陇州徭役,陇州是个离京城十万八千里的边角地,想查点什么都鞭长莫及,更别说报仇了。
原书中陇州是个重要地点,是因为纯国进犯和农民起义都是从这里爆发的。但这两件事离现在太远,三个月时间闹不出什么幺蛾子。
不过今天上午的任务是见刘峥,池奕只得收拾好一张苦瓜脸。可那老古板一见他,就指着他吼:“怎么是你?!明明说是陛下召见!”
“陛下日理万机,哪能事事亲为。”池奕笑着按下他那根手指,自顾自坐下。贺戎川再忙也不至于这点时间都没有,但有的话还是自己出面好说一些。
池奕给他背了几条昨天半夜收集到的信息,是几封他骂人的奏折,每封单独看没什么问题,但连起来看,内容却自相矛盾。
“……元年四月,你上疏批判清明祭扫太过铺张,劳民伤财。次年朝廷缩减开支,你又说礼节有亏,是慢待先祖。刘侍郎倒是说说,清明节要花多少银子,才能不上不下正好让您满意?”
虽然奏折不是公开的,但刘峥每次骂人都要一份交上去,再弄出无数份流传到民间,所以池奕口中这些事众所周知。
不少朝中官员都知道这个刘峥有问题,但没人拿此事做文章。贺戎川自己不发话,谁也不敢给皇帝扣个苛待直臣的帽子。
“那又如何?”刘峥用鼻孔扫过他,“我一心为国谏言,就算说得不对,你还要兴师问罪不成?”
“为国谏言还要前后矛盾,想来不是为了谏言,是为了骂人吧?”池奕笑起来时明朗如朝阳,眼底尽春风。
他将从史烈房里找到的信件拍在桌上,“自己嘴上骂一骂不过瘾,还想拉上整个中央军一起骂,多大仇?莫非你也被哪条政令害得家破人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