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浔不明白夏清泽怎么突然提到这个,迟疑地点了点头。
“那你的手就是用来画画的,而不是擦桌子。”他一字一句地,“更不是用来洗手套。”
江浔终于抬起了头。夏清泽是有些生气的,但一见江浔那双眼,又气不起来了,无奈地说了句:“末滋末锅。”江浔原本还拘束着,听夏清泽这么正经地说方言,又没憋住笑。
“末滋末锅”是山海话里一个翻译不出的词,勉强可以理解为“后知后觉”,但也有迟钝到没感觉到意思。这也是孟嘉腊的口头禅,当年全班除了夏清泽,谁都被孟嘉腊盯着改过错题,要是改了好几遍还没算出正确答案,还不是什么难题,孟嘉腊就会恨铁不成钢地对那个同学说:“你呀你,和地图湖里被学生喂太饱的鲤鱼一样末滋末锅。”江浔就是当年的鲤鱼一号,他考了那么多次试,物理没一次赶上班里平均分,孟嘉腊对他自然特别关照。
夏清泽说:“我还记得,孟老师每次都是夜自修最后一堂课最后半小时来,拿着作业往讲台上一坐,老花眼镜再一戴,就开始点名,让有错误的同学上去站他旁边改,改不对就一直改,不能和别人交头接耳。”
“是啊,我每次都是第一个被叫上去,最后一个下来。我自己改改其实还成,但当着他的面,我就特紧张,数字老算错。”江浔是当事人,更记忆犹新,“其实他这样也不好,大家都怕被叫上去,交作业之前就互相对答案,再故意写错一两个选择题,防止孟嘉腊生疑。”
“但这样,万一错了,就是错一大片。”
“不会的,”江浔笃定地摇头,“他们都偷偷拿你的作业,你比标准答案的正确率都高,怎么可能错。”
夏清泽一笑:“那你为什么还在讲台上站这么久?”
“我……”江浔总不能直言自己心虚,连看到夏清泽的名字都分神,更何况抄,只能硬着头皮道,“我求个问心无愧。”
他挺着胸板,但一对上夏清泽的眼,就又怕被看穿地撇开了。
到底曾经是同窗,有高中作为切口,他们聊着聊着,也慢慢没那么生疏。吃完饭后他们沿着湖畔散步,夏清泽也说了些自己的情况。他之所以在高三出国,是因为母亲去瑞士治病,他便一同去了,大学也在瑞士念。去年他母亲的病情基本稳定,他也完成了学业,就一同回国。
夏清泽都这么坦言了,江浔也不好意思扭扭捏捏含糊其辞,就把《居山海》已经做好的几个片段和手机相册里的脚本图给夏清泽看。那是个讲友情的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分,主人公小海因从小生活在海边而皮肤黝黑,父母为了让他获得更好的教育,把他送进城里的小学,但小海因为肤色原因,从入学起就被同学嘲笑孤立,只有小树愿意当他的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一起爬山顶去海角,领略这座城市的美,直到高考将他们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