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这句话,瞬间便引爆了,周围原本也有这种想法,却碍于各种原因,而没有说出口的学子们的情绪,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出声附和起来。
同时,那些原本看到自己落榜,已经绝望了的学子们,也好似突然找到了突破口般,凑到这边,高声大喊着考试不公。
一时间,府衙门前的学子们,竟然闹成了一锅粥!
“大人!不好了!”一个府衙的小吏,从外面快步跑了进来,对坐在书案后的知府殷志修,面色惊惶的高声禀报到:“在府衙外看榜的学子们,都说第二名的经义策论,比您点的案首,做的要好,现在都在高喊考试不公,闹起来了!”
知府殷志修抬了抬眼皮,看了一眼,面色惊惶的小吏,旋即抬手拿起案上,刚刚泡好的茶盏,低头抿了一口,神色自若的冲他挥了挥手,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
科举作弊的罪名,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知府大人这是没听明白自己的禀报,还是早就得了好处,做好了破罐子破摔的准备了?原本就被吓得不行的小吏,此时却被知府这样淡定从容的表现,再次吓到了,愣在那里,半响儿,没有动弹。
殷志修微微笑了笑,也不去理他,自顾自悠闲的品着手里的茶,心中却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你们现在质疑的越狠,蹦跶的越高,到时候,就会越没脸!
对贺书渊这两篇策论,有着十足信心的殷志修,一点也不怕他们闹,因为,贺书渊的这两篇文章,就算是呈到任何一个考官,或是大儒的面前,都没有人会说,他做的策论,比不上第二名的程文奕!
第51章
随着府衙外来看榜的人, 越来越多,群情激奋的学子们,越闹越凶,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却是, 府衙里,却迟迟不见有人出来, 平息事态, 或是解释什么。
闹了一会儿,见府衙的态度, 竟然出乎意料的强硬,好似压根就不打算理他们这些闹事的学生般,有些学子们,便渐渐品出些端倪来。
不由得又来到,张贴考卷前的府衙墙前, 重新仔细看了起来。
这一看,可是不要紧, 马上有人惊讶的高声喊了起来, “啊!原来这第二名,竟然是清河县有名的神童程文奕!难怪文章做得这样的好!”
可是, 还没等听到他的喊声,渐渐聚拢过来的学子们,反应上来时,便又有人再次惊讶的失声喊到:“你们看!原来案首是松山书院的贺书渊!”
他的这声喊声, 好似给在场所有人,施了定身法般,让大家顿时都愣在了原地,半响没有人出声。
贺书渊,那个力主创办了松山书院校报,以一己之力,掀起整个淮安府学子们讨论时策的热潮,引得南直隶的学台大人,亲自前来视察,并对其赞许有加的贺书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