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既然秦皓天都这样讲了出来了,不说什么也过不去,太子就说道,“秦王说的对,之前有多少人对朝廷拔下去的赈灾款动过手脚的,本太子现在在这里也不再追究,不过这次如果还是这样的话,就不要怪本太子不留情面了。”
众人听着太子在那边“敲打”着,没人敢出声音,有些人是真的打过赈灾款的主意的,有些人是想打主意但是没这个机会的,但是也有一些人还是真的为百姓考虑,从来就没想过打赈灾款主意的事,只想百姓能度过这个难关的,不过这些人毕竟只是少数。
“那么依秦王你看,这次要派什么人去赈灾好呢?”太子又问道。
秦皓天也知道如果自己回答的话,势必会被有些人记恨上,虽然自己被很多人偶记恨着,但是也不想着了太子的道。
所以,秦皓天说道,“这事臣不好下判断,还是太子决定就是,毕竟皇上把权力交给了太子你了,这样的话也表示皇上看中太子你的能力,不然也不会把整个国家都交给太子你呀。所以,这件事还是太子你自己决定就是,我相信皇上也是想看到这样能处理大事的太子的。”
听着秦皓天的话,虽然在秦皓天哪里只是假意恭维的话而已,但是听在了太子耳里就是自己父皇对自己的信任了,不然秦皓天怎么会这样说呢。
“好,既然父皇还有秦王你们都这样相信本太子了,那本太子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的。”太子用略带兴奋的语气说道。
说完,太子看了一圈,想着要派谁去才好呢,虽然太子听了秦皓天的那些话有些“找不着北”,但是还是有些许理智在的
太子也知道那些人一有赈灾的事发生的时候,总是“积极”的抢着去做,无外乎就是想从中能捞到什么好处罢了。那些跟着自己的人,不也会从中捞好处吗,不过最后的好处大多数也事流进了自己的口袋罢了。
不过,现在既然秦皓天都这样说了,这次在这样就不行了,所以太子决定这次还是让那些真正为百姓着想的人去赈灾。
太子看了一圈,在心里想了一番,觉得这件事还是派那些跟秦皓天走的比较近的人才好,到时候就算出事了,既能让秦皓天丢脸,如果不出事的话,自己也能得到一个好名声,这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那这件是就拜托五弟和楚大人好了。”太子看着五皇子和楚卿霄说道。
被突然点名的五皇子和楚卿霄都有点不可置信,没想到他们两个平时无事可做的人居然为派给他们做这么重要的事。
不过,两个人还是同意的,就一起说道,“臣领命。”“皇弟领命。”
“不过,太子你决定拿出多少银钱出来赈灾了吗?”楚卿霄突然问道。
太子被这样一问,顿时有点被问住了,沉默了一下回道,“现在各地都出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灾难,所以国库不像之前那么充盈了,所以现在只能拿出十万两白银。”
五皇子和楚卿霄一听只有十万两白银,顿时有点想笑,就这区区十万两居然想去赈灾。
“皇兄这十万两有点少了吧。我记得当初江南也是发生这样的事,父皇可是拿出了三十万两才解决的,现在足足少了一大半,这有点强人所难了吧。”五皇子说道。
“本太子也知道这十万两是有点不够但是这不是国库不充盈吗,这也没办法的事。这样好了,本太子在给一万斤陈米用于赈灾,怎样?”太子看着烨轩那表情说道。
虽然一万斤陈米加上十万两白银也抵不上三十万两白银,但是见太子这个态度想必他说的也未必不是真的,所以烨轩和楚卿霄最终还是答应了。
“好,那现在诸位大臣,你们还有事禀报吗?”太子问道。
等了一会儿,太子见真的没有人开口,就说道,“既然这样,那接下来我们就去祭祖大典吧。”
就这样,众人跟着太子的步伐往早就准备好的祭祖大典的方向走去。
第一百一十四章有迹可循
众人跟着太子一起走到了祭祖大典的面前,就停了下来,接下来的路也就只有太子一人才能踏上了。
等太子走上最后一个台阶的时候,太子用自己能发出最大的声音说道,“子孙烨岚代父皇向各位先祖们问好,希望各位先祖能在继续保佑南国风调雨顺。”
太子在说完话后,就直接跪了下来,站在身边的太监总管见太子跪了下来,就说道,“跪。”
站在远处的诸位在听到“跪”这个字从远处传来的时候,就“唰唰唰”的整齐的一起跪了下去,那整齐的都有点像训练有素的军人一样了。
等众位大臣也跪了下来之后,接下来也就把这个“舞台”交给了国师。
众人就见国师用手掐算着什么,突然国师好像掐算到了什么一样,就突然挥舞起了手上的桃木剑,嘴里还阵阵有词的念着众人都听不懂的话语。
众人就看着国师从这边挥舞到那边,又从那边挥舞到这边,还不时从桌子上摆放的五谷杂粮中,抓一把向天空撒去。
其中有些大臣都有点跪的受不住了,但是还是在那咬牙坚持。有些大臣之前也经历过这一场祭祖大典,早有准备早就在官服中偷偷的缝了一块小垫子,要不是有小垫子的存在,也许也早就撑不下去了。最可怜的还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大臣,还要拖着自己那年过半百的身体一起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