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成年的壮汉抱着一根大柱子去撞墙,连续撞击了几下,本就不是很坚固的墙面轰隆的就倒下来了。漫天的灰尘飞舞,他们站的这么远都能被呛到,李问咳了两声,带着人往后退了两步,与身边的人说道,“你们要确定了每间屋子里面的人都走光了才好拆房子,不要里面还有人在……”
万一这里面还有人在,这房屋倒下来肯定是活活被压死在里面了。
“李大人您放心,这个我们在拆房子之前,都有派人进去看过的。”工部的负责人说道。
李问看到这些工匠们头上也没戴安全帽,身上没有任何的安全措施,心里总觉得这样不大安全。不过这个时代还没有安全帽这种东西吧?他有点怀疑。关于安全上的一些问题,他再三的与这边主事的人强调,一切要以工匠们的人身安全为第一前提。
“是是,这些我们都晓得的。”
他们自然肯定也不想出什么意外的事故,一旦出了人命,就会有人来闹事,一个弄的不好他们自己也麻烦。
这边原本简陋的菜市场已经全部拆除完了,前面的一些院子正在拆除当中中。
见到一大群人在太阳底下像群蚂蚁在搬家一样在搬东西,李问在心里感叹这个时代的科技和工具都实在是太落后了,一切都只能靠的人力。这要是放在后世,这么一片的房子,调几辆挖掘机和铲车过来,后边大卡车装运,这一片地方一天就能全部给拆干净,垃圾都给运光了。
当然这个效率是没法比的。
李问现在就担心这里到八月+五之前,能不能给他把贸易市场的雏形给盖出来,“你看看能不能再多招一些人过来做事,最多尽快把这一片清理出来,房子一边拆一边盖,后面的那些再安排人手去弄……”
“好,这个我们看看,尽量多招些人手过来。”负责的管事没有二话的答道。“我知道有一种车子,一个人就能使用得了。”李问见到那边都是用人力在拉东西,他在地上画出了一种独轮车,一个人就可以推动,用来搬运东西最好不过了,“你看能不能找人造出来,发给下面的人去用。”
“行行,这个可以。”张主事一眼就看出了这种独轮车的好处,这种独轮车子小巧灵活,一个人就能推着使用,是便利的很。
两个人讨论过后,李问表示他们这边愿意出这笔钱来请人打造出这种独轮车,
工部的人自然是没什么不乐意的,两边很快的就谈定了。工部最不缺的就是这种能人巧匠,他们下面就有负责这种木工的工匠,到时候还可以他们下面的工匠负责打造》
没多久就到了午时,做工的人都停下了手上的活,所有的人都可以去休息,和领取午饭。午饭由他们这边免费供给,或是馒头或是饼子,还有热汤可以免费喝,东西不一定很好,但是能管饱。
树下阴影处一排摆开的几张桌子上放着大笼,里面是成人拳头大的杂粮馒头,每人可以领取两个,旁边的汤水不限定打来喝,自己拿东西来装取。
中午休息的这会,工人们就到这边来排队领取吃食。
“大人。”
正好碰上了,李问就让手下的人去排队领了几个慢头和打了几碗汤水过来,树荫下临时摆上了一张桌子和几把长凳,他和这边的几个管事围着一张桌子坐下来,笑着说道,“咱们今儿也尝尝这边的餐食如何。”
“是是。
“这馊头瓷实,吃一个进去就能饱了。”
免费供给的粗野食物的味道自然不会太好,馒头是粗粮混合做的,瓷实管饱,口感粗糙。这些在工部的官吏们往日里吃的都是细粮肉食,吃的要比这些东西好的多,怎么会吃这种粗糙的食物。
不过这李大人都吃了,他们总不能说不吃吧?
“还是咱们李大人心善,给大伙儿提供膳食。”在座的各位都是人精,知道这顿饭是李大人提出来供给的,反正是李大人他们那边出的钱,他们自然不会拦着不让。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就有人拍起了李大人的马匹。
这一位如今可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年纪轻轻就官拜正五品,如今还掌管一个部门,放眼整个朝堂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物了。他们这种小人物平时别说与李大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就是想见李大人一面都难,如今难得有机会,定是要好好的巴结下李大人了。
听到这些恭维的话,李问只是笑了笑,说道,“大家能用心做事就是了,还辛苦各位师傅们在这边。”他在这里干的都是力气活的汉子,不免是有人为了省一顿午饭的钱是宁愿饿着肚子不吃午饭的,人饿着肚子干活会引起低血糖,导致头晕眼花,重者是会晕倒的,所以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出人命的事。
大钱他们都花了,他们也没必要在这些小钱上抠抠索索,这才有了免费供给工人午饭的由来,同时也能为了吸引附近的多余的劳动力过来做事。
领了食物的汉子们找了一个树下萌凉的地方坐下来,一口馒头一口汤的吃了起来,他们一人领到两个慢头,这个大馒头吃进去很管饱,吃一个馊头、喝一大碗汤进去肚子就有个五分饱了,多出来的那个还可以带回去晚上吃。
这些做工的人都认得那几位是工头管事,只是坐在中间的那一位年轻的少年郎,他们不知道是什么人。看那几位工头管事对那个少年一副巴结讨好的模样,难道这一位是什么大人物?
“快吃,吃饱了好去干活。”
李大牛别的本事没有,就是有一身的力气,现在在这里干活还有免费的馊头领,他一顿就能吃下两个大馒头,喝下两大碗汤,才勉强有个七分饱。他们这些人目不识丁,大字不识一个,在这京中除了干些杂活、力气活之外,没别的能干的了,不过这个活儿也不是好找的。
知道官府要在这里建房子,还招人手,这里干一日的活、结一日的钱,也不怕官府的人赖账,所以他带着几个兄弟过来做事。
几个人坐在地上吃着他们领到的食物,吃的很满足。
这些来干活的汉子身上的衣服大多都是补丁,这个天气热,还有人把上半身的衣服脱了,光着膀子。
下午还要回去衙署一趟,走的时候李问同沈子敬交代了几句,“这边人员混杂,到处都是在拆房子的,你人在这边也要注意一些。”
“我会的,你不用担心我。”从前他只知道埋首读书,不知读书之外的庶务。直到来到京城之后,他接触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他写文章做策论不是没有好处。
沈子敬倒是有点明白陆知书为何要请调到地方去当县令了,不过他们现在在京
中跟着李问做事,也不是没有学到东西。他们现在等于是半只脚踏入了官场里面,前头李问还问过他们是否要在吏部那里登记名册,还是继续参加后一年的科考再说
为这个他们已经准备了这么多年,是以在思虑了之后,他还是想到时候下场去试一试,不然难免会是心中的遗憾。
两个人谈了几句话,李问就坐上了马车回去衙署了,沈子敬则是继续在这边忙
第一百九六章,二更
随着消息的传递,京城之外越来越多的商人知道了官府要开商务大会和招商大会的消息,这件事还是由李六元李大人负责。如今整个大成国,只要不是闭门不出的人,都听说过李六元的名号,就冲着李六元扳倒那么多贪官这一点而言,就让下面的普通老百姓们津津乐道了许多。
还有从上月开始,商队押运货物进入京城不再需要交关卡厘金,京中还免除了许多杂税,下面的官吏不允许胡乱收费,这可真是大大的减轻了他们商人身上的负担啊。只可惜这个新税法目前只在京城施行,还没有推行到其余的省份和地方,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其他的地方推行了。
外地的商人心里都盼着朝廷能给他们减免多一些厘金杂税。
要是朝廷能多几个像李大人这样的好官,他们就不用整日面临那些贪官污吏的剥削了。
这一次的商务大会还是头一回官府组织,为他们商人开展的会议,邀请他们商人去京城共商发展商业的大计。后面的招商大会还有给与他们这些商人许多优惠政策,因此各地的商人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都纷纷写信拖京中的熟人买票和预定名额,或是派了家奴提前去往京城办理此事。
只是如今京城是一票难买,几个售票点每日都是大把的人排队买票,想要买到一张票并不是一件易事9
远在京城之外的商贾们接到消息之后,都纷纷在准备上京事宜了。
见到这么多的人排队上赶着给那个新立的什么工商部送钱,这不免让京城里其余的官员们看的眼热。
原先这些官员只是在一旁看热闹,现在是恨不得参一脚进去,只是这件事是工商部负责,他们这些其他部门的官员想参一脚进去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
不过一些自诩清高,思想顽固不化的老臣认为官员气得捂着胸口:你一个朝中官员竟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参与商贾之事,这简直就是败坏朝廷的风气,败坏他们官员的名声……
李问:说的好像朝中的风气很好,官员的名声很好似的,他都差点相信了!
氺
自从上月京城开始免去了进城的厘金税,针对一些个体小贩们只是收取固定的摊位费用,拉着骡子牛马进城的要另外收取一笔清洁管理费,但是没有拉牲畜进城就不必给这笔钱。其余的杂费一律都免去了。
是以在短短的时间之内,京城里卖东西的小商贩们就增加了不少。
这些人里面大多都是住在京城附近村庄的百姓做点工艺小东西,或是提着家中多余的农产品进城卖。
看到上月的账本和报表,报表是李问让下面的人按照他的要求做的统计,数目一目了然,“嗯,不错。按照这个趋势的话,这些小商贩们的数置只会増不少减,摊贩业税这一块,只会多不会少。”别小看这些小商贩们每人只给几个钱,只要人多,收上来就是一大笔的数目了。
像后世天朝有+几亿的人口,要是每人拿出一块钱,那就是十几个亿了,这难道还会少吗?
以往是城中的官吏恶霸们逼得这些小商贩们不敢在城中做生意,现在有了明文规定,不允许官吏私底下收钱。巡城的官吏每给城中的小商贩们发一个牌子,他们就能从中获取一笔分利,发的牌子越多,他们能拿到的钱就越多,只要勤奋一点的,一天下来就能发出好几+个牌子了。
按照这么算的话,他们一个月下来能拿到的分利比他们原本的月钱还多了!
以往这些官吏们去收取额外的钱财,一来是没人管,这个早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了;二来是他们原本的月钱就少,要是一家人在京城这里的,这点月钱还不够家里的开销。所以在月钱不够养家糊口的情况下,他们就只能想办法私底下赚取一点别的钱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他们努力,是在以前的月钱的基础上、再加上他们能分得额外的分利,这个钱就远比他们的月钱还多。
若是能有一条光明正大的路走,又有多少人愿意走邪门歪道呢?
现在他们去发牌子,就有小商贩主动给钱要牌子的,对着他们这些官爷的态度转了一百二十个大转变,不像是以前见了他们来是恨不得推着东西躲起来,还会主动与他们这些官吏们问好,这感觉就完全的不一样的了。
至于城中的一些恶霸、地痞流很,有城中的官吏们压制他们,这部分人现在也
不敢跑出来收取所谓的保护费了。
经过这么一整治之后,如今没了一天好几帮的人来收取保护费,这就给了小商贩们一条活路。官府只是给几个固定的摊位费,拿到牌子就可以在城中摆摊卖一天的东西,这些小商贩们自然是+分的配合了,基本上也没有人敢逃税。因为一旦抓到逃税,不止是要收缴所卖的货物,还要罚金。
这也是城中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小商贩卖东西的原因,但是也没有人逃税的原因了。
“还是大人您想的法子好使啊。”杜若衡拍着他们大人的马匹,是真的心服口服,越是跟着他们大人的时间久,他就越是佩服他们大人的脑子好使。他之前在户部呆过,自然是知道户部每年上收的赋税的情况,地方上的这些杂税是上部到户部来的,“以前这些钱哪里会上到户部,早就被下面地方的官员都分干净了,上到户部已经是所剩无几了。”
“那是因为现在是在京城这里,还有我们在。要是推行到地方上,就不知道会不会有这个效果了。”李问早就料到了这个可能,城中的商贩的数量每日都增加是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是看到上一个月收上来的摊贩业税的数目,还是让他的心里大大的惊讶了一把。
大头的就是商人们那里的商业税了,这笔税是比他预想中的还要多。
至于地方上的情况要比京城这里要复杂的多了,地方上的水可不比京城这里的浅,到时候想要在地上推行,这涉及到地方上官员的直接利益,怕是下面不少官员都是阳奉阴违,政策不一定那么好推行。
在京城这里他可是顶着一个“杀名”在,连着帮皇上杀了两帮贪官,有皇上的宠信和支持,暗地里还有太子殿下和赵向毅在背后的支持,一般的人想动他都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他这里没什么把柄让人抓,但是其他的官员就不一样了,把柄一抓一大把,想死的话就尽管往他的枪口上撞上来,他一定不会手下留情!
不过这一次主要还是有王小将那里的帮忙,只要城中的官吏那边配合的话,这个政策推行起来就成功了一半。至于朝中这边他有皇上这条金大腿在,暂时还没有人想来惹事。
“走吧,带上人,杠上箱子,咱们到户部去一趟。”李问拿手上的账本拍了一下呆愣的杜主事,让杜若衡去喊人过来搬东西。不同于卖门票的钱,这些收上来的税费连同账目一起,都是要转交给户部去,这些都是要入到国库去的。
“哦哦,小的这就去。”杜若衡去喊了人过来搬东西。
这样抬着箱子到户部去太招人眼了,所以李问让人把箱子装到马车上去,运到户部去。
他们一行人往户部过来,正好太子殿下在户部这里,李问把账目和银两移交给太子殿下。杨绍慕看到账本的时候也是愣了一下,他没想道会有这么多。
“殿下,这是上个月的账目,我们这边交给户部这里。殿下您看过没问题的话,还麻烦殿下在这里签个名盖个章。”李问把单子放到太子殿下的面前,意思是拿了钱就麻烦你戳个印章,好代表这笔钱移交了。
杨绍慕自是相信李问,也没有让人当场来验,挥手让人搬下去,“好不容易见你一面,留下来陪孤喝个茶吧?”太子让人去上茶来。李问自是不好拒绝,正好他也有话想要和太子殿下说,就在一旁的椅子坐了下来。
“近来你可是很忙啊,孤想见你一面都见不着人。”太子殿下笑道。
“哪里哪里。殿下您要见下官,派个人过来通知一声,下官自是来见您的。”李问伸手摸了摸鼻子,最近他经常都是在外面跑,太子殿下要找不到他的人还真的没什么奇怪的。
不过他来来去去都是那么几个地方,太子殿下要真找他也不是找不到。
两个人说了几句题外的话,就说到了正事上来。
杨绍慕没想到这一个月收上来的商业税能有这么多,李问说道,“这还只是开始,后面定然是会更多的。还有这只是仅限于京城,其他的地方都还未推行。目前的话,我是不建议这么快向地方推行,最少也要在京城推行半年以上才好往地方上推行,而且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的人手不够……”
他说的人手,是指他们工商部内部的人手,商税是他们商业部负责,地方上自然是要另设立工商部的部门,那就需要相关的人手去负责和处理。
还有如今地方上并不具备推行新税法的条件,还有官员上的一些问题,等等。
“看来想要在地方上推行,并非易事。”杨绍慕一脸深思,知道这个事现在还急不来,如今在京城这里取得的效果已经是很让他意外了。
在户部留了一会,李问就向太子殿下告辞,带着他的人先回去了。
第一百九七章,立足
当日,一份折子呈现到皇帝的案桌上,天子看了后,连说了三个“好”字,可见天子的心喜,“此乃李六元之功,李六元当赏。”国库亏空了这么多年,户部没钱,朝廷想要办事户部拿不出银两,每当这个时候底下的臣子们一个个都沉默不语,坐在这个高位上,天子的难处只有皇帝自己知晓。
大成建国还不足百年,根基本就不深,昭宗帝从先帝的手上接过皇位,那时候的大成比现在还不如,皇帝几+年如一日,弹精竭虑,勤政为民,才勉强有了大成的今日。
只是这还远远不够,西北的胡人未灭,朝中的官吏贪污,他这个皇帝的身体曰渐年迈,底下的皇子蠢蠢欲动,这一粧粧的事都是悬在皇帝的心上。
如今有一个臣子能为他这个皇帝分忧,这才短短一个月就给国库增添了这么多银两进去。国库有了钱,西山下的兵工厂就有了银子的投入,日后想办什么事都不用愁银子的事,这怎能不让昭宗帝高兴了。
“臣不敢,能为朝廷办事,为皇上尽忠,乃是臣应该做的,臣不敢居功。”李问跪在天子的面前,说道。
当初他提出商改一事,朝中不少大臣都反对,更有人指着他的鼻子大骂,指责他沾染商贾末流之事,败坏朝中官员的名声,甚至是让皇上撤除他的官职。这短短一个月过去,李问就用这一份账单啪啪啪的打了这些官员的脸,堵住了这些大臣们的嘴,再无人敢质疑他。
这一次对于皇上下旨把李六元从正五品擢为从四品,朝中的官员意外的一致默许,无人提出反对。
有本事你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也能给皇上搞到那么多的银两,不然的话就别哔哔。
这个时候李问风头正盛,能在朝中当官的没几个是傻子,枪打出头鸟,他这个时候要跳出来就太惹眼了。朝中的这些官员们都看得出来皇上正宠信李问,他们没必要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惹皇上的眼,万一惹的皇上不喜,于自己的官途上没什么益处。
朝中的官员们看着李问这小子从一个小七品一路升到了从四品,一路青云直上。别人当官,自己也当官,别人一年升官升个几回了,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蹲了三五年都不挪动一下,说多了都是泪啊。
见到李问一次次的升官,朝中的这些官员们已经从一开始的羡慕嫉妒,到现在的麻木瞪眼了0
“谢皇上。”李问恭恭敬敬的领了旨意,不见半分骄躁自满。
这一次皇上只是给他升了官职,赏赐了不少的珠宝赏玩,职务上并无多大的变化,依然是继续掌管着工商部。于他而言,工商部才是他在朝中的根源所在,日后他在官场上能走多远,就要看这个部门能走多远。
不过皇上给他升升官也好,他这个工商部部长的官衔高一点,抬出去也能更好的唬人。
比起六部的几位大佬,人家一个个都是正二品大员,他这和别人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这一对比,他们的这个工商部就显得有点不大如流了。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他这个部门里最高长官的官衔其实也代表了整一个部门的实力和存在。
这一次他们工商部拿出了一份好成绩,他在皇上那里有了一个交代,在朝堂上也有了一份底气。他们工商部用实力证明了他们这个部门不是在玩过家家,而是真正的能为朝廷办事的一个部门机构。
“还真的没想到,李问这小子还真的有点能耐了……”
“谁能想得到!”
朝中的官员们才开始用正眼看待李问那小子折腾出来的那个什么工商部,就如今京城里大家都争相去买的票,可是一百两一张!一千张,算算是多少的银子了!
那小子不问户部要一个铜板,就自己弄来了这么多钱,还能有银子入了国库,
这不免让朝中的这些官员们重新看待李问这个人。
“老夫倒是要看看,李问这小子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了!”
听到朝中的官员在议论李问,董相哼了一声,他就等着这个小子爬的多高,到时候就摔的多难看。跟着董相的这些心腹们都知道他们相爷不喜李六元,一个个都跟着附和,“不过是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整日不知天高地厚……”
这些官员们心中自然也不喜一个还没他们家孙子大的小子爬到他们的头上来,一个个都是一副等着好看戏的表情。
见状,董贤的心里才舒服了一点。
氺
朝堂上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各个部门。
等到他们大人回到衙署,一群人就把他们大人围住了,一个个都跑来说恭喜,“恭喜大人,今日朝中的事咱们都听说了。”
“是啊,大人,恭喜大人。”
“今日咱们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咱们这里面每一个人的功劳,要是没有你们,也就没有咱们这个部门。”李问并不觉得这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这里面有他们这个部门每一个人的汗水和付出,才拿出了这一份成绩单。
李问知道一开始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他们这个部门,底下进来的这些下属们并非人人都是一心想跟着他做事。不过,现在他们用事实证明了他们这个部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应当也能消除某些人心中的不安和疑虑了。
他们是一个团队,如果把这个团队比作一艘船,那么这艘船上的人都必须要齐心协力,这艘船才能航行的远。若是这里面有哪怕一个不团结的人,都可能会致使他们这艘船在半路上出事了。李问希望这里面的每个人都能拧成一条绳子,日后他们这个部门才能走的更远。
“有皇上的嘉奖,咱们也不要骄傲,平日里做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要细心谨慎,不得出半点纸漏。”他们这个部门虽然不是户部,但是性质是和户部相差无几,往来的都是银钱账目,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做事的细心,不得出什么错误。
不过他们相比于户部唯一的一点好处就是,负责的事情比较单一,里面的人员也没那么复杂,这就方便了他的管理,和这个部门的行事作风的端正,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他要求工商部独立于六部之外的原因。与其把时间都放在搞内部斗争上,不如抓紧了时间建立一个部门才是目前更为紧要的事情。
他们这里面的人员不多,但是大家都齐心,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见到众人高兴,李问的面上也带着笑,说道,“咱们后面还有商务大会和招商大会呢,咱们要把这两件大事办好了,皇上那里少不得嘉奖咱们大家。把两会搞好,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大家齐声喊道。
可不是,商务大会和招商大会还在后面呢,他们要把这两件大事做好了,皇上那里还少得了奖赏他们吗?
这里面有些人觉得调来这个新立的部门,跟着李六元做事没有前途的,如今也渐渐的有了信心,只要他们大人在朝中站的稳,跟在他们底下的这些人还担心没有前途吗?没准日后他们这个部门能于六部并肩。
见到大家一脸高兴和兴奋的脸,李问的心里并没有感到半点的轻松,他知道现在才是一个开始,往后的路更长着,这一个部门要如何发展下去,才能发挥他们这个部门最大的作用。还有皇上那里对他们的期许越高,他们的压力就越大,一旦曰后他们出现一点差错,这些问题就很容易被有心人放大,还有就是朝中的官员都在盯着他们……
不过想那么远干嘛呢!
现在他们最重要的是走稳脚下的每一步,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李问笑着宣布道,“今晚我请客吃饭,等下了衙后,大家一块去吃个饭,还望大家都能赏脸过
古”
〇
“大人请吃饭,咱们当然要去的,你们说是吧?”
“当然。”
见到大家在起哄,这高兴压都压不住。
“好了,大家有事的去忙事,没活干的告诉我啊……”李问这话一出,围着他的人一哄而散,一个个都跑去忙去了。
“哎呀,我刚才的账只对了一半……”
“对对,我刚才忙到哪里来着?”
开什么玩笑,他们手上的事情都做不完,怎么会没活干!一个个都赶紧跑了。
见到围着他的人都跑光了,李问笑着摇了摇头,回到了自己办公的屋子,坐下来处理公务,“若衡,你一会去通知一下,下了衙后咱们部门里的人一块去吃个饭
“好的,大人,我这就去通知大家。”杜若衡高兴的去通知大家。
他们这个部门的人并不是人人都坐在衙署里面,还有人是在外面的,这个部门
聚餐就要通知到位了。这还是他们部门的第一次聚餐,之前大家一直都在忙,所以一直都没有机会,趁着今日的这个机会,李问才提出了请整个部门的人去吃个饭。
桌子上堆积了许多未处理的公务,李问开始动手处理了起来。
要掌管一个部门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上交到他这里来,要他定夺处理。大大小小的账目需要他过目审核,需要他审批之后才会往下发布执行,要出了什么问题,肯定第一个要找的是他这个负责人,所以他这个上官这里也是半分的马虎不得。
最近沈子敬被他调去西区那边当总监了,西区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所以那边是要安排信任的人过去。苏元负责衙署内部的事情,如今也是身兼数职,并不比他轻松到哪里去。
还是可用的人太少了啊,李问的心想。
手下的这帮人许多事情都还要他一样一样教,还要他亲手去带。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个时代只重视文科,理科人才稀缺,一个专门搞经济的部门,派一群读文科的人过来搞?!
但是现在也没办法,他还没有那个能力去培养一大批理科的人才。
不过若是有那个条件的话,还是应该像现代那样,开设大学,设立各种学科,分门别类,按照各种不同的专业培养出各种人才出来,那样才能按照各种专业和学科来分配人去做事。但是现在的话,只能是瞎抓一把,抓到能用的就用,就只能靠他自己培养起一帮人了。
一直忙到了下衙,在外面的人全部都回到衙署了,一群人往预定的酒楼过去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