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在太子的婚事上,昭宗帝并没有按照皇后的意思给太子选太子妃,并没有给太子选一个强大的岳家,只是把忠远候的嫡女指给太子。从身份上而言,忠远候的嫡女配太子是门当户对,只是忠远候府从根基来说太薄弱,当年的老忠远候就靠着三次用命救了先帝的命,才封的这个侯爷。
如今的忠远候从死去的老忠远候的手中继承了爵位,忠远候并不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挂的是闲置,手中并无多大的权力,这才是当年皇帝为什么把忠远候府的千金指给太子为妃的原因。皇帝本就不喜几个儿子时时刻刻都盯着他屁股底下的这张凳子了,怎么会给太子找一个强大的岳家?
所以对太子的这一门亲事,皇后是极为不高兴的,她想要的是给儿子找一个有实力的岳家,帮住儿子日后坐上龙椅的人,而不是一个没什么实权的忠远候府。只是皇上亲自指的婚,就是她这个皇后都无法更改,因此皇后对太子妃并无多大的喜欢。这种改变是到太子妃为太子生下了嫡子,皇后对太子妃的态度才稍微的改变了些许。
而现在轮到在六皇子的婚事上,皇后自然是想给六皇子说一门好的亲事,这些人对她的儿子都是有所帮助的,日后能够帮她的儿子稳稳的坐上帝位,登基称帝。
皇后的心思不难明白,昭宗帝亦是清楚。
略微思索了下,皇帝的心中就有了定夺,“朕瞧章阁老的孙女八娘子不错,与小六是郎才女貌,那就选章阁老的孙女,八娘子,指给小六为正妻。”
章阁老是个性子执拧,是忠心于他这个皇帝的老臣之一,亦是没有站位的,太子那里想要拉拢章阁老,让章阁老站在他的那一边,在他还坐在这把椅子上,这事都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把章阁老的嫡孙女指给六皇子,皇帝也有他的私心。若是日后太子登基称帝,六皇子那里有别的心思,章家是不可能支持六皇子,帮着六皇子对付太子。直到这一刻,皇帝才真正的直面他的儿子有朝一日会继承他的皇位的这个事实,不得他不接受。
一听到皇上选出的姑娘,皇后喜出望外,她没想到皇上会在她说的几家里面选,还选了章阁老的嫡孙女,“是是是,八娘子才貌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这京城里是有名的才女,皇上您眼光太好了……皇上您选了章家八娘子,臣妾还觉得君儿这孩子配不上人家八娘子了。”
同样感到惊喜的还有坐在下面章家的人。
章大夫人没想到皇上直接点了她家的姑娘,八娘子坐在母亲的身边,听到皇上把她指给六皇子当正妻,同桌的人纷纷对她说恭喜,这里面也不知道有多少个真心实意祝贺她,不过小姑娘还是不好意思的羞红了脸。
只是六皇子杨绍君听到皇上指给他的妻子,站在那里没有动。
“六弟,父皇和母后给你选了这么好的王妃,你还不快谢父皇和母后。”杨绍慕见这个六弟的样子,就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他给六皇子使了一个眼神,还不去快领旨?
六皇子站在那里没动。
见儿子这么久都没有个反应,皇帝面上的笑渐渐的消失了,皇后瞪着下面的六皇子,那眼里的意思是,还不快来谢恩?
对上父皇的面色和接到皇后看他的眼神,杨绍君的身体一震,意识到了他自己的身份,和他这个身份带给他的荣华富贵,上面那一位不是他能忤逆的人。这个念头在脑子里闪过,杨绍君忙的快步上前,跪下谢恩,“儿臣领旨,……儿臣谢父皇和母后。儿臣刚是太高兴了,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还请父皇和母后原谅。”
他是皇子,一些事情不是他所能自己决定的,直到此可,杨绍君才明白他太子哥哥的忍耐。
章家八娘子章月滢从女眷们那边走出来,提着裙摆,踩着小碎步款款而行,从下面拾级而上,跪在六皇子的身边,对皇上和皇后谢恩。皇后出口圆场,道,“皇上您看,这两个孩子多般配。”
“好好,都起来吧。”皇帝的面色这才和缓了,又是说了几句话,才让两个孩子下去了。
几个孩子里面,最不受他重视的就是这个六子,如今这个六子在他没有注意的时候,也已经长这么大,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了,给这个六子指了一门好婚事,昭宗帝也了了一桩心事。
六皇子低着头,走回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
旁边的人都纷纷的端起酒敬他,杨绍君端着酒,感谢旁边的祝贺,一杯一杯的喝酒,几位皇子那里,表面上看起来是和乐融融。
坐在下面看了这么一出的李问,就连他这个局外人都能感觉到六皇子对这门婚事的抗拒,他的视线落到笑着的皇后的脸上,很快的移开了。这是把两个并不相爱的年轻人强硬的拴在一起,六皇子能高兴才怪。
不过放在这个时代,本来婚姻大事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皇帝和皇后给皇子指一门门当户对的婚事,这事本身并无什么好俳议的。皇子公主在享受他们与生带来的富贵的同时,身上就担着了身不由己的命运。
“哎……”李问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李问以为自己是在旁观别人被命运抓弄,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殊不知他自己就入了别人的眼,别人想把他拉入局中。
第二百——章,圆月
皇后的视线往下看了一眼,很快的就搜寻到了坐在下面的少年,对皇上笑着说道,“皇上,臣妾听闻……李六元至今尚未婚配,臣妾瞧着李六元长相俊俏,年纪轻轻就是朝中能为皇上您效力办事的臣子,才貌双佳。”
“今曰各家府上的姑娘都在宫中,好事成双,不如趁着今日这个好日子,皇上您今日多开个金口,给李六元指一门好亲事,选一个配得上李六元的好姑娘?”
“李六元尚未婚配,却是如此。皇后你这是让朕给李六元指一门婚事?”听到皇后的话,皇上确实是开始在思考要不要给他的小六元指一门婚事。
“是啊,皇上。”皇后还在试图说服皇上给李问指婚。
坐在下面的李问一听到皇后让皇上给他指婚,冷汗顿时都吓出来了。皇上要给他指婚?他记得以前皇上问过他,他说的是自己已经有了意中人,委婉的谢绝过皇上的好意。难怪皇上忘记了这件事?
同时变脸的还有赵向毅,皇后怎么敢!
杨绍慕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母后你怎么……’’
别人不知道李问和赵向毅的关系,但是并不代表太子不知道。但是这两个人的事情,杨绍慕并未与他的母后说。毕竟是两个男子在一起这种事不好对外宣扬,还有就是他尊重他的伴读和小师弟,因此杨绍慕没有与第三个人说起赵向毅和李问的私事。
此前母后并未与他提过这件事,所以杨绍慕并不知道他母后把主意打到李问的头上去,这让杨绍慕的心里有些焦急,他并不想因此就让赵向毅和他离了心,还有让小师弟的心里埋怨他。
哪怕是得不到这个人,杨绍慕的心里还是希望他自己所喜欢的人能够幸福快乐,他自己已经过着并非自己所想的日子,他不想自己喜欢的人像他这般。这世上能遇到一个自己喜欢,并且是喜欢自己的人并不容易,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如此的幸运
杨绍慕频给坐在上面的母后使眼色,只可惜两个人的距离隔得有点远,他母后并未注意到他这里。
“……臣妾看着几家的姑娘足以配得上李六元,皇上您看如何?还是皇上您有更好的人选,也可说来听一听,臣妾帮您参考参考。”皇后说了几家不错的姑娘,从出身来看,配李问这个寒门出来的年轻官员都是绰绰有余了。
“皇后选的人,自是不错的。”只是皇上的心思一转,并不欲听从皇后的建议给他的小六元指婚,甚至有些厌恶皇后把手伸向他的人,皇后的手伸得太长,都伸到他身边的人这里来了。
皇帝面上不显,心里其实是已经不喜了,说话的语气淡了几分,说道,“此事,容后再说吧,今日朕乏了。”
李问是他钦点的状元,一手提拔上来的官员,效忠的应该是他这个皇帝,这短短的半年来,李六元就给户部添进了那么多银两,这可比下面那些整日只知道从他这个皇帝的口袋里掏钱的臣子要好太多了。就凭着这一点,李问在皇帝心里的位置就一度超过了朝中的许多大臣,是独一无二的。
不知为何,皇帝的心里甚至是有一种感觉,他的小六元不一定喜欢他为他订下的亲事,此事,回头当问问小六元的意思。
万一小六元心中已经有喜欢之人呢?他这个皇帝指不定是好心办坏事,让他的臣子与他离了心,这就不好了。等问了小六元喜欢哪家的姑娘,再给小六元指婚,皇帝的心里就已经有了决定了。
“是,是臣妾考虑不周。既然皇上乏了,臣妾送您回去歇息吧。”皇后的心里知道她刚才的话提得不大合适了,脑子里已经迅速的在想着怎么补救才行。
皇帝从座位上起来,皇后体贴的伸手过去挣扶。
见皇上离去,下面的人纷纷的跪下来,恭送皇上和皇后离去。
听到皇上后面的话,李问在心里松了一口气,“还好!”
没有人知道,在这短短不到一盏茶的时间里面,他后背出了一层冷汗。其实刚才他已经准备起身,委婉的谢绝皇后和皇上的好意了。要等到皇上真的给他指了婚他才抗议,那就是抗旨不尊,是杀头的大罪,到时候就是皇上不想罚他,怕是朝中的一些官员都不会放过他了。
倒是没想到皇上没有要给他指婚的意思,剧情反转的太快,他都还有点没反应过来。等回头他一定要找机会与皇上表达下他的意思,不然哪一天皇上心血来潮又乱给他点鸳鸯谱,回头他还不知道怎么安抚家里的那个醋桶子了。
同时心里松了一口气的,还有下面的赵向毅和太子殿下两个人。
只是对一些看中了李问,想通过婚事来把人拉拢到他们那边去的一些大臣来说,心里不免就觉得有些可惜了。
坐在女眷那边的不少未婚的姑娘,一眼看到那个相貌俊逸的李六元,早就已经芳心暗许了,要是皇上有意为李六元指婚,她们还有机会争一争,谁想到皇上并没有为李六元指婚的意思。
不过皇上没给李六元指婚,那就证明她们都还有机会,其实这也是不错的!
出身寒门有什么关系,李六元可比朝中的那些满脸褶子的官员看起来顺眼太多,与其嫁给京城的那些纨绔少爷,还不如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男子。谁说日后李六元不会封侯拜相,位极人臣呢!
一些小姑娘在心里暗暗握拳,她们要想办法引起李六元的注意才行!
氺
皇上和皇后提前离席了,宫宴还在继续,不过等皇上走了之后,他们这些臣子稍晚一些也能够离席了。
“咯咯.,’
一个小人儿跑到他的身边来,听到咯咯的笑声,还吓了李问一跳,一转头就见到一只白白嫩嫩的小团子在他的背后。
小孩儿长了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小脸上是灿烂的笑,长得三分像太子妃,三分像太子殿下,脸上还有点小世子的影子。外甥似舅,长得像小世子倒没关系,长大后可千万别学小舅子当个纨绔少爷才是重点。
李问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小孩是太子殿下的嫡子,之前他出入过东宫,是见过太子殿下家的这个小孩儿。日后若是太子能够坐上龙椅,他眼前的这个小团子无疑就是日后的太子殿下了。
“小宝贝,你还记得我吗?你怎么自己一个人跑到我这里来了?”李问没见到有宫人跟着这个小孩儿,一看就是小孩自己跑出来的。太子殿下可就这么一个儿子,万一出了什么事可就不太好了。
李问对小孩伸出手,小孩儿就把小手放到他的手里,他用力就把小孩儿抱到了膝盖上坐好,问道,“小暄儿,你还记得哥哥吗?“
“嗯?”
“暄儿……”是他,娘就是喊他暄儿的。
“哥哥……咯咯……”小孩咯咯的笑着,伸手要去拿桌上的东西。
两岁大点的孩子还真的不太懂什么事,李问想到了这个自己家那小崽子两岁大点的时候?是会巴着他的腿喊哥哥,不过他们家的小崽子小时候是胖嘟嘟的,跟只小猪崽似的,他抱着都嫌重。
不过太子家的这个,抱起来没几两肉,是平时都不给饭吃吗?怎么这么瘦。李问在心里腹诽。见小孩儿伸手要去拿桌上的东西,李问就阻止了他的动作,问道,
“是饿了吗?”
“想吃?”李问又问。
“吃!”小孩回答他,一双眼睛是盯着桌子上的吃食。
那还真的就是饿了,李问招了一个宫人过来,让宫人过去与太子妃说一声,说小世子在他这里,让太子妃派人过来把小世子接回去。小孩儿见他不给他吃的,就发了脾气,眼见着就要哭了,李问忙的哄道,“好好好,我给你,只能一点点哦?
“点……”小孩儿鹤萌学舌,人家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学不全一整句,抓个后面的字眼。
还不知道一点点是给少他。
李问伸手去拿了一块松软的点心,还当了一回小太监试毒,尝了一点没问题之后,才把点心放到了小孩儿的手上去。果然小孩儿一接过去就放到嘴边去啃了,李问把掉下来的渣捡起来放到桌面上,“吃慢些儿,没人和你抢。”
其他已经凉了的菜,他不敢给小孩吃。
以前有过带弟弟的经验,所以李问是知道怎么带小孩,这么大点的小孩儿其实是最好哄,也最好玩的时候,你教什么就学什么,正是在学说话的时候,跟只小鹦鹉似的。
“娘娘,小主子,他……不见了。”
“什么?暄儿不见了?”
被抱久了的小孩儿闹着要下地,司徒雪就只好把小孩儿放下来,嘱咐身边跟随
的宫人看着儿子。
谁想到老嚒嚒才一个眨眼,小主子就不知道钻到哪里去了,一听说孩子不见了,司徒雪都差点吓得心脏骤停。
“那不快去找!”她知道小孩儿正是对什么都好奇,喜欢乱跑的年纪,一不注意就不知道跑哪里去。这个会儿也不是责罚照顾小主子不利的奴才的时候,司徒雪立刻的就让奴才去通知太子殿下那边,还有派身边的奴才们去寻找小孩。
只要不是有人故意的把小孩抱走,小孩肯定是还在这个殿里面。
“增派人手去找,一定要把孩子找回来。”太子那里知道儿子不见了,立刻的就让心腹太监安排多些人手秘密的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