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谢珏一样,打仗不在话下,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兵法较量,跟敌军当面锣对面鼓地碰一碰,也不见得落于下风。
但若是说起这类人心谋算,他确实没有宁衍的脑子转得快。
宁衍这几句给宁怀瑾提了醒,谢珏先前确实对那个姓冯将领很头疼,原因无他,实在是他们这边掣肘太多,那姓冯的就是抓住了他们不敢硬攻城的这一点,才拖了这么长时间。
但宁衍这么一说,宁怀瑾倒是心里有了底——他们在这边着急,对面也不见得就睡得安生了。
“三哥手里有多少将帅之才,我心里不清楚,但想来不会太多。”宁衍说:“一是这种人不是萝卜白菜,满大街随便就能搜罗得到,二是三哥先前其实也没做好造反的准备,自家的准备也不一定充足。”
“无论如何,能打下一个是一个。”宁怀瑾说:“能让他少个可用之人,对我们就是多一分胜算。”
宁衍想了想,似乎是想说什么,但又犹豫了,只点了点头,说:“说得也是。”
桐柏县是南阳到信阳间最近的必经之路,而信阳城又是宁衍打进安庆的重要卡口,所以虽然他俩人都未曾明说,但彼此心中都明白,这不是一场可以谈笑而过的仗。
宁铮要往京城推进,而宁衍想把他围死在安庆府,信阳城横在中间,就成了最后一层壁垒,迟早要有人撕破这个口子。
这道壁垒现在暂且还攥在宁铮手里,想也知道,他不会那么容易就撒手。
就算是桐柏县出了事,这姓冯的将领不堪大用,宁铮也自会换人来守信阳城——或者更加破釜沉舟一点,或许他自己也会坐不住。
“怀瑾。”宁衍显然跟宁怀瑾想的是同一件事,他心事重重地走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没忍住,低声道:“若是有一天,宁铮亲自率军来到阵前,你要传信告诉我。”
“好。”宁怀瑾说。
宁怀瑾知道,其实宁衍路远迢迢地非要亲征,不过就是为了宁铮而已,他们毕竟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哪怕是阵前相见,也总要说两句话,全一全那稀薄的血脉亲情。
“不过也不一定。”宁衍故作轻松地道:“说不定三哥这些年来学精了,变得能沉住气了也说不定。”
第112章 谋求
安庆,长乐王府。
两个高瘦的人影一前一后地从垂花门处穿梭而过,顺着后花园蜿蜒曲折的小路走到王府的二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