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过,可若是打罗山县,横川县必定会警惕。”宁怀瑾说:“我虽说只是想拿这两县上做个由头,但却不是完全对此无意。如若能趁此机会削减些兵力,对我们来说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我们不如先取新县。”宁怀瑾说:“放过罗山县,免得打草惊蛇。”
谢珏抿了抿唇,望着沙盘又琢磨了一会儿,觉得宁怀瑾说得也有道理,罗山县和新县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若他们先去取新县,很容易便会让宁铮觉得他们是想长驱直入地入安庆府,从而使横川放低警惕之心。
“王爷说得也有道理。”谢珏说:“不如就这么办,既然要打‘输’,咱们就不能等着对方上门了,必定得主动出击,才能把这个‘度’握在自己手里。”
第141章 布阵
整个正月,宁衍都在前线的军报和后方的奏折中“左右逢源”。
前线的战报几乎是一日三遍地送,不是今天在这打起来,就是明天在那遭了伏击,零零散散十几二十仗,听得人都头昏脑涨。
宁怀瑾将宁衍的吩咐记得牢靠,输赢的尺度上捏得很准,虽说是输多赢少,但也好在没有吃过大亏,送了两座鸡肋小城给宁铮,却将新县换了回来。
总得来说,倒也不算亏了太多。
郑绍辉的那一支一直没有动过,还是暗自蛰伏在守地。前线有谢珏和宁怀瑾拉着宁铮的注意力,对方也暂且没注意到他这样一个没名没姓的小虾米。
前线的消息每日都大差不差,宁衍知道他前线的两位大将心里有数,便不怎么担心,全心全意地将精力都放在后头。
年前那场收粮行动他算是大获全胜,除了安庆全府的粮收尚且不明之外,市面上的粮草已经被他收了八成有余。
其中有粮税之功,几家富商也在他着意之下收了许多,更别提还有宁怀瑾的当铺在背地里也帮了一手忙,林林总总算下来,场面倒比宁衍先前预估得好太多。
相比起前线,倒是京中的事情更值得宁衍费心。
宁衍按照之前跟宁怀瑾商量好的,估摸着前线战报已经传回京后,便以“前线吃紧”为由,请永安王宁宗泽借兵开道,从九江府夹击宁铮。
宁宗泽当然不肯同意,他原本就怕自己被扯进这趟浑水,现在更是恨不得赶紧把自己往外摘,一边写私信来暗示宁衍说阮茵现在在皇寺待得颇为安稳,请他感念“九叔帮扶”的恩情,一边明面上回旨说是他这些年长居京城,对九江府管辖不利,九江剩余的守军恐怕零零散散加起来也不足十万等等。
这些话纯粹是拿出来糊弄鬼的,宁衍连看都没看完,直接将那封私信丢进火盆里点了。
不过他本也没打算宁宗泽能同意,或者说,宁宗泽不同意,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