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沈临插嘴,“海寇确实有大半都是晏氏等家族的势力,也谈不上冤枉了他。”

“就算是冤枉,又怎样?就凭他们在东南沿海做的事情,判晏家一个流徙岭南绝对不算过分。”孙熊冷笑,“更何况,漕帮尚且不敢垄断漕运,他晏家竟趁着先前乱世,朝廷无暇东顾,勾结海寇……整个海上,除了他晏家的船,哪怕是朝廷的船都走不通,谁给他们的胆子?”

沈临见他面沉如水,虽觉得晏家可怜撞到了枪口上,却也觉得皇上说的颇有道理,便道:“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将晏家法办?”

“如今朕大位未定,羽翼未丰,查办了晏家,朕也无力控制海运,倒不如暂且先便宜了他,日后再徐徐图之。”孙熊目光森冷,“若晏家乖觉,那便乖乖做朕的鹰犬,否则便是自寻死路。”

沈临踌躇道:“那派何人去开这个口?此事又让谁来办?”

孙熊揣摩着贺鞅的心思,“贺家是北人,势力范围不在沿海,对海运也未有太多了解。就算有人提出要剿灭海寇,他们也未必会想到海运上头去。朕如今放心的人家,不过一二,又要在江南……你可有兴趣?”

沈临连忙跪伏在地,“臣见识浅陋,恐怕难担重任。”

孙熊在他身旁弯下腰,“朕已经修书给赵之焕了,具体事宜,他自会去找个可靠的人。朕是想问你府上借点银子打点,定要为那人谋取市舶使一职。到时候的利润……”

“皆归陛下。”

孙熊笑笑起身,“朕本就是空手套白狼了,哪里还会亏待你们?到时候自有说法。朕去看看贺熙华,你且歇下吧。”

沈临心情复杂,“臣恭送陛下。”

作者有话要说:胆大心黑

第53章 第二十章:百废待兴

随着傅淼锒铛下狱,治黄通运方略敲定,钦差再无停留必要,简单摆了一桌酒,留下朝廷的赈济后,便匆匆回京,让孙熊很是松了一口气。

中间还有段插曲,也不知包掌厨是如何混入衙门后厨的,竟意图在囚犯的饭菜中下毒,只可惜当时傅淼绝食,反倒毒死了其余的几个死囚。

其情可悯,其罪难恕,升堂时,无数百姓为包掌厨求情,贺熙华便判他三年苦役,为安保良征来治水的民夫们做饭。这判决既不算重,也能让他赎罪,更让那些辛苦修筑堤坝的民夫们有了口福,算得上是几全齐美了。

钦差走了不过半个月,十月深秋之时,朝廷的旨意抵达泗州,命贺熙华暂代泗州刺史,处置泗州大小事务,并协助安保良治黄。

暂代这二字,可就别有乾坤,若有心让他接任刺史,又何必暂代?明眼人都看出几分名堂,恐怕贺熙华在泗州留不久了。大小属僚,想起平日里他处事公允、为人宽和、做官清廉,纷纷生出些许离愁别绪,各个都是难舍难分。

贺熙华在泗州待了四五年,对离去也早有准备,故而接到旨意后,更加勤勉地处置泗州诸事,只求能再为泗州、为临淮留下点善政。于是乎,治黄蓄湖一事,便被摆到最紧要的位置上。先前贺熙华吩咐孙熊核清土地后,便令六曹做了大半,只剩下一些乡间豪强不肯退还,六曹不敢擅专,最终仍是报到了贺熙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