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听宁五危及,卫思燚大震。后知宁王昨日回京,带走工部掌事。便很快冷静下来,道:“宁王想是早得到消息,且等他回来再说。”

水患自古便是大事,且泾河乃大衍第一长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整个大衍。消息一出,连平时鲜少露面的韩子闻也闻讯赶来。

此时政事殿上工部剩余的属官正在画河道,商议解决办法。

郎逸眉头紧锁,同面无表情的韩子闻坐在一旁喝茶。卫思燚坐在上坐看南阳三郡地势图。

日头西斜,工部的人终于讨论出结果。

“泾河在宜安县化凤山和青水山夹道被堵,向东南改道。臣以为要先疏浚,淘出泥沙刚好可用来堵住缺口,再在改道处加固河提,使之流回原道。”

卫思燚问:“工期多久?”

“疏浚十天,原河道一通,后面便好办了。”

郎逸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仅是十天。

卫思燚迅速下令:“那便立刻疏浚河道,南阳郡所有官兵听工部调遣……”

“疏不了了。”一声浑厚略带喘息的声音从众人身后传来。

来人身着灰袍,面相与卫思燚有几分相似。只见他衣摆和靴子上沾着不少泥土,鞋子踩在地板上留下一个泥脚印,额头挂着薄汗,形容颇为狼狈。

来人正是连夜回京又连夜出城的宁王殿下。

宁王见过礼,径直便道:“泾河上游连夜大雨,河水暴涨,缺口太大,冲开的河道太深,已经堵不住了。”

工部所有人倒吸了口凉气。河水改道时若新河道过深,那即使疏开原河道,河水也不会走原河道。

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堵住新河道缺口,但宁王说已经堵不住了那就真的堵不住了。

宁王接着道:“好在南通郡水利多,可暂时分些洪。泾河上游雨季在八月,我们还有时间。”

众人一听还有时间,便心知宁王有谱了。

工部尚书险些热泪纵横,忙问如何解决。

宁王突然笑道:“说来也巧了,我老早就想把泾河扭个向。无奈工程太大,户部又不给我钱,没想到老天这就劈了一条河道。”

工部尚书:“……”怎么听着还有点正和你意的意思。

朗逸险些让茶水呛到。韩子闻挑了挑眉不说话。

卫思燚道:“你且细说说,若是可行,朕给你钱。”

“泾河原河道所经州郡多种豆杂、果树。灌溉用水极少。而南通郡及其东南以下,多种稻谷粟米,且这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唯一的缺点便是地层储不住水。每年的灌溉都靠老天降雨,真正看天吃饭。若能引泾河之水灌溉,沿途八郡将是第二个宁五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