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县虽然不大,打着“礼教”旗号要求女子遵循三从四德的读书人卫道士却并不少,肖记竟敢公开招收女子学厨,简直是戳到了马蜂窝。
一群所谓的“君子”立即联合起来,纷纷呼吁大家抵制如此伤风败俗的行径,又受到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引导,直接将矛头对准“助长歪风邪气”的肖氏,号召所有食客不要再光顾他们的食铺。
可惜他们的目的并未能得逞,首先肖记做的就不是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君子”的生意,价廉物美的食物并不愁卖;再者,林潇之前那番话在食客中传开之后,许多人也开始考虑起意外发生的情况 ,如果他们的妻子能够跟着肖记学会一门谋生的手艺,一家子在危急时刻也不会走投无路。
因为这些考虑,甚至还有不少食客站出来表示支持肖氏,就算以后换了女厨娘,也会一如既往光顾。
在大量反对与赞同的声音中,肖氏的收徒计划进行得还算顺利。第一批学徒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培训期,除了两人发现行为不端被淘汰,其余人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整套菜单,以及一些额外的经营知识,带着林潇给的起始资金,忐忑又激动地踏上了去其他城镇的分店的路。
这些人的家人都在这边不怕跑路,人品和能力也都经过了考验,林潇自己分身乏术无法四处活动,就把扩展分店的任务交给他们,所有店铺都统一取名“肖氏速食铺”,从店铺的位置选择到铺面设置到菜单安排都有一整套完备的流程,林潇还会不定期派人巡视。
几个月时间之内,肖氏的分店已经扩散到周边五六个州县,且在各地都获得了比较一致的好评,靠着薄利多销与美味的口感吸引了一大批忠实食客,林潇前期投入的各项资金慢慢回笼,开始有了稳定的盈利。
继续往外扩张却遇到了不算小的麻烦,因为饮食习惯上存在的巨大差异,林潇针对黄安县周边设计的那套菜单面对其他地区的食客时已经不太适用了,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
林潇计划找个机会说服林家父母,亲自出一趟远门实地考察一番。
这个机会很快就出现了。
这天林潇刚回到家,就见父亲林大喜蹲在墙角唉声叹气,一会儿苦恼一会儿高兴,面上的表情变来变去非常精彩。
林潇凑上去戳了戳他,“爹,你这是怎么了?”
“闺女回来啦,”林大喜冲她笑了笑,本来不想说,叹了口气还是一五一十交代了正在烦恼的事,他家闺女主意多,说不定想出办法。
“今天小壮的夫子们来过家里了。”
“难不成那小子犯什么错了?”
“不是不是,”林大喜连连摆手,“夫子们都夸小壮了,说小壮是他们教过的最优秀的孩子,脑子灵活又勤奋,学什么都比其他人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