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长寻坡 英桃 2704 字 2023-02-21

锁好门窗,黎阳骑着车子,谭帅跳上后座,黎阳赶紧抓住车把,稳住乱晃的车子,然后顶着风往家骑。

他们回去的路上先去看了肖欣欣,然后又去方医生那,那个男孩手臂上的夹板还没拆,看谭帅的眼神还带着警惕。

黎阳也不知道拿他咋办,只好把买来的拼音书和幼儿园的课本留下,让他多学学看看,能融入到海城的生活,可以假装是少数民族,只要别惹事,别被送回火坑,以后只要有把力气,也饿不死。

徐国华他们学校早开学,黎阳抽空去了,因为忙着往B市跑车,只在外面看了他们学校高大的图书馆,并没有进里面去参观。

不过这个不着急,他以后还会回来,机会有的是。

除了在B市跟家人团聚的日子,黎阳几乎都在车上,别的司机学车和修车全会了以后才能摸方向盘,黎阳是先摸的方向盘,跑了好几个月慢慢学会了修车。

等到他能独立修一些常见的小毛病的时候,开学返校的日子到了。

谭帅开车拉着黎阳和大毛哥俩一起到了B市,大毛哥俩下地后乖乖巧巧的问好,可把黎母给稀罕半天,黎父更是把周乐拿过来的零食都往他们俩手里塞。

自从大毛开始正经的做起了生意,存折里的钱越来越多,虽然黎阳见不到存折的真身所在,但是金额黄立安都会跟他说,可以说比家里有好几个工人挣的都多。

不缺钱,衣服穿的干净暖和,吃的好,身体开始追赶同龄人,穿着小面包一样的羽绒服,脸和手擦着防冻裂的雪花膏,香喷喷的,小脸肉嘟嘟,十分的可爱,上手摸着也舒服。

已经在海城收拾了一顿东西,在B市,又收拾了一个大包,一群人去到火车站,把黎阳送上去,下次再见,可能就是半年之后了。

啃了一口“小面包”黄立安,黎阳跟一帮子人道别,然后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不管是南边,还是东边或者而是西边的省份,想去北方,一般都在B市转火车,所以B市的火车票是最难买的,谭帅竟然弄到了卧铺,黎阳把大包小包的东西塞到行李架子上,火车缓缓动起来,他坐在靠窗的地方开始看书。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万事啦

第71章

到学校后, 黎阳收到了一大堆的信,来自天南海北,最远的自然是郑铎的。

信中郑铎跟黎阳分享他在学校图书馆和餐厅的打工生活, 还有对美国新兴IT行业发展的见解, 他知道黎阳爱好看报纸,在信中剪了一些有趣或者有用的新闻。

这封信给黎阳的震动很大, 因为国内大学生们很多都没摸过计算机, 但是国外的这个新兴行业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这让他陷入了思考。

晚上, 宿舍的六个人一起出去吃了饭,回来后,黎阳把信中关于计算机行业的信息跟其他几个人分享, 涂林拿着满是英文的报纸看了看, 又还给了黎阳,“还是你说吧。”

黎阳和彭东英语在宿舍里面算是好的,俩人脑袋挨着脑袋,一字一句的翻译,“以蒸汽机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为电力的发展, 而计算机则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对于机械系的人来说, 都会很清楚工业的变革会给方方面面带来多大的变化, 他们处在巨大的变化中, 却只能感觉到丝丝缕缕的涟漪。

黎阳在回信中写了他们所能接触到机械行业的现状, 老厂大厂面临的各种困境,以及他和谭帅想要生产更先进厉害的拖拉机的想法, 只字没有提到海城摩托车。

黎阳还在和老家高中复读的学生保持着联系, 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走出去看看。

秦锐的信件一如第一封那般简单,只说了在部队训练的种种,最后说等他复员后一起踢球,洋洋洒洒一页多点。

在跟其他人的书信往来中,黎阳见识到了不同的学习生活,曾经在一个教室日日夜夜读书的同学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可以预见的是,今后聚少离多,一份薄薄的书信联系着他们的过去和未来。

没有急事的话,黎阳也跟大哥写信,他看到了B市关于住房改革的新闻,提醒大哥多往一些地方跑一跑,打听房子的事情。

回信的时候,黎阳偶尔往棉花厂打电话留言,打完电话才猛然想起来,南山那边已经安装了电话机,但是习惯一时半会不好改。

大二下半学期,黎阳的功课依旧不咋多,他从徐露露学姐那里弄到了他们大一德语课的课程表,空闲的时候会混到教室里面听课。

像他这样的人不少,教德语的老师课上一样教,下课也会主动问他们有什么问题,黎阳没什么问题,不是他学的好,而是学的稀里糊涂的,基础太差,问题太多。

有胆子大的学生问老师能不能空闲给他们补课,补课费大家伙一起交。

年轻的老师脸皮薄,觉得这样不好,黎阳他们都说这种方式能帮助更多想要学德语的学生,还有人主动去找学院的领导,问这样犯不犯学校的规章制度。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最后他们这个小补习班成立了,课程安排在周六和周日晚上,这样十几个学生的课程都不会被耽误,每个人每个月的补习费定在了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