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家祖父也是个人精,他知道当时鲜卑已灭,东北部那分裂出来的小国自个儿在斗得死去话来,互相吞噬,暂时成不了气候,所以这么多地方就是代郡最为合适。
但虽说别人能被他这大儿子唬住,臻家祖父清楚自己这儿子是几斤几两,于是还另给他配了个副将。
那副将是个粗人有些莽撞,不过有个连兵都不会带,道理能说三大萝筐的正统领在,两人倒也互补不足,这么多年代郡倒也无大事发生。
结果到了他的儿子就不行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直白的民间智慧在臻家上体现的那可是淋漓尽致。
穷不过三代又在那些东北小国上应验。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极必衰。衰久必起。
无人能永远处于挨打之地,也无人能真正做到千秋万代。
青山常在,成败转头即空。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都败在了万岁这一称呼上,更何况时臻家这小小的臣子。
后来乌恒出了个枭雄,花了十五载横扫各个作乱小国,对内励精图治求贤若渴,对外骏马长啸龙骧虎视。
同时也是个谋略高手,自知还尚未有问鼎中原的实力,频频给大魏送厚礼示好,只说不忍本土分裂人民自相残杀,愿意对大魏俯首称臣,书信特地用汉字写成,言辞谦卑恭谨,与之前那个屠了城的鲜卑国王一比,简直就是圣人,感动的那些主和派只差与他称兄道弟了。
而情况也的确如他所说,他自顾自的收复,归统,很长一段时间确实与大魏并无冲突,甚至给边疆几个小郡送金银送特美酒送美人,八拜之交似的,关系好得很。
没想到豺狼撕破纯良的面具,露出泛着寒光的獠牙只需一瞬。
多年磨刀霍霍,只为一击必中。
那些早就被喂肥的羊羔们再也不是他的对手,战乱一起就嗷嗷待宰。
首当其冲的就是现在的臻魁。
他连纸上谈兵的功力都没有,当年那个陪同他父亲去代郡的副将势力早就被这个心眼针孔般大的臻家父子挤没了。
此人唯一个特长就是写得一手好述职书,写的文字到也有几分颜色,哄得京中都以为东北还是一片祥和其乐融融。
等公孙将军觉察到不对修急书让公孙英的二哥公孙启带兵去代郡探查时,可已经来不及了。
乌恒骑兵先行,步兵随后,每日行军百里,赶在公孙军队到的前两天轰开了城门。
将领降的降死的死,连收大魏五郡,势如破竹直奔长安而来,一时间人心惶惶。
乌恒国王虽为枭雄,但公孙也不弱。
公孙珈这几个儿子都是黄沙蒙面中历练出来的铁血将士,一刀一枪皆为实招,在晋阳与乌恒雄师正面相撞,以少抵多,竟也能堪堪防御住这个野心家不然他再前进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