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那小戏子正欲走,却听谢时观慢悠悠地开了口:“人都跑了,还追什么?”

这小唱是惯会揣摩人的,见谢时观面上有几分不豫之色,几步便挪回到位上,嗔怪一句:“殿下说的是,那郎君木头一样的,不及殿下千分之一的风情,殿下,不如奴家给您唱一曲西厢记罢?”

谢时观不置可否,那小唱便当他是默认了,起身到王爷那里借了一把折扇,又用折扇半掩着面,而后咿咿呀呀地唱起来。

王爷不爱听戏,可也不得不承认,这小青衣确实长了一把好嗓子,念一声崔莺莺,声音比那莺鸟儿还动听。

莺莺之声贯入耳,他心里想起的却是另一个人。

那个不会说,也不能唱的小哑巴。

作者有话要说:

注:

出自李白《杨叛儿》,意思是:双乌的啼叫声湮没在杨树的花里,今日郎君只管痛饮不要害怕喝醉,妾家就是你的家。

第十五章

沈却过的急,那细珠帘幌打在他身上,他也浑然不觉,耳边的风声呼呼地响,衬着他如鼓般的心跳,越来越急。

等冲出去很远了,沈却才发现,外头又落起了小雪,他冒着雪,在院里疾走了几圈,却时不时的会遇见几个仆从。

这些仆从每每都要迎上来,热切地询问:“客到哪里去?要更衣的话奴带您过去吧?”

沈却沉默地摇摇头。

这会儿任何人的目光都叫他难堪,他干脆寻了一处僻静的厢房,随后翻上房顶,蹲在那上头茫然地发起呆来。

直到这会儿了,他的心跳还是乱的。

他懊恼地垂着头,方才那事儿并不全赖那小唱,小戏子确实蹭得他难受不假,可他心里只有殿下,脸是红的,心却是冷的。

可只要一想到谢时观悄悄烧了他的卖身文书,又在心里替他谋划,他肯费心神,为着自己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沈却就觉得心里又酸又痒的。

他的心烫了,自然也就不再是那个没有欲望的木头人。

可那毕竟是在殿下面前,他怎么、怎么敢的?

若不是有那小戏子做遮掩,只怕殿下就要知道他心里那点肮脏的念头了。沈却觉得自己真是连个畜生都不如。

雪下得愈发紧了,檐上的风也大,沈却在上头没一会儿,发梢眼睫都上了层霜。

也因着这地冻天寒的,他脸上的红渐渐褪去,而后心也跟着寥落了下来。

就算殿下肯多给他几个目光又如何?他还是那么的卑不足道,像这茫茫大雪中的一粒雪花,像蜉蝣、似蝼蚁,永远也攀不上谢时观的一片衣角。

正当他望着远处出神之际,忽然听见底下传来一道脆生生的童音:“郎君,您在上头蹲着做什么?”

沈却随着声音望下去,只见白茫茫的小院里站了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瓜子脸、圆眼、红扑扑的脸颊,穿一件很旧的深褐色袄子,手里提着一个木箱,正站在下边歪着头看他。

沈却被他盯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忙从檐上跃下来,那男孩子盯着他的动作,看得呆了,痴痴地:“你这样跳,腿不疼吗?”

沈却摇摇头,正要走,那孩子却像跟屁虫一样跟上他,用很夸张的语气继续追问:“你是大侠吗?你能一下从这个屋顶,飞去那个屋顶么?”

沈却看一看他手指的方向,那么远的距离,便是匹骏马也跃不过去,于是他再次摇了摇头。

那男孩子看见了,也不失望,拉了拉他的衣袖,要他蹲下来,沈却虽心有疑惑,但忖一忖后,还是照做了。

男孩子眼眨也不眨地看着他,而后忽然伸出手来,探向他眉目,很轻地拨掉他眼睫上的白霜。

“好啦。”男孩子笑起来。

他眉目分明与谢时观并不相似,可却让沈却莫名想起了年幼时的小殿下,那样一个被锦衣金玉包裹着的粉雕玉琢般的小孩儿,初见时也是这样伸出手来,触向他眼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