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节与卢东篱策马同行,见他一直神色黯淡,沉默无语,知他的心绪因这场离别而极之悲凉,有心引开他的心思,当即笑道:“你可知道,这几天我在京城里花天酒地,极尽欢乐,居然还认识了一位大人物?”
卢东篱眼神微微一动,轻声道:“瑞王殿下?”
风劲节哈哈一笑:“他的人找过你了吧?”
“不错,我回京的第二天深夜,有个自称是瑞王幕中之客的人,悄然来见。”卢东篱问道“瑞王找你的用意我也猜得出来,你如何答他的?”
风劲节朗朗一笑:“我告诉他,卢帅给他的答复,就是我的答复。”
卢东篱却只苦笑一声:“那夜的访客曾对我细说瑞王的胸襟抱腹,见识举措,此人确是英豪之主,他竟肯亲自去见你,可见也极为看重你,此事极之重大,你当以你自己的志量将来考虑,不一定非要以我的见解来左右你的想法。”
风劲节冷笑一声:“卢东篱,你也太小看我了,我又岂是旁人可以左右的。你是你,我是我,我之所以以你的选择来回绝瑞王,不是因为要跟随你,而是因为,我知道,在这件事上,你我的见解和原则,正好相同。”
他冷冷逼视卢东篱:“你说他是英豪之主,那么,为什么你要拒绝他呢?”
第六十三章 破障
其实,不用卢东篱解释,风劲节也明白,他不答应的原因,简单到极点。
执掌兵权者,不应当介入嫡庶之争。兵为国之利器,军是国之爪牙。这爪牙磨利了,本是为了对付外敌。储君之事,一个有兵权的将领,一个控制了军队的元帅,就算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也不应该公开表达,更何况是暗结朋党,私认主君,让手中兵将,成为对付自己人的钢刀!
人们每每听到的,是名将英才辅佐某位王子,经历一番争斗,夺得帝位,最后成就一代名君的佳话。那些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让人们为一个又一个夺嫡故事的一波三折,斗智斗勇而折服,兴奋传唱那些精明能干的臣子们,如何压对了注,英武果决的君王们,怎样成为至尊。这是多么辉煌,多么爽快。
但是,真正身处其间的人们,谁会真的看不见,夺嫡之路,血流飘杵!谁会真的不知道,因为夺嫡而灭亡的国家,远比因为夺了嫡而强盛的更多。谁会真的不记得,李斯毁掉了秦国最仁厚的太子,最杰出的将军,使一支最出色的部队失去战斗力,才扶起了一个杀尽兄弟的胡亥,间接造成了秦国灭于刘项铁蹄之下,而夺了位的李世民,面对有样学样,同样要夺他位的儿子,曾经怎样的黯然神伤。那些精明能干的臣子们,压对了注,用血肉铺路,扶上帝王之位的庶子王爷,又有多少,最后不过庸才!
在那为国为民,扶植英主的堂皇口号之后,多的是寻找最好东家,成就从龙之功的贪婪心思。只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轻易便可以将当初那些离经叛道,当初那些血流成河,转换成灿烂的荣耀光环。只要你选对了人跟随,你便可以风风光光的,名,留,青,史。
立嫡立长,不轻言废立。这样的规矩,明显是不完美,不公平。但是,在君主为天的年代,这却是保证政权平稳过渡,让国家不至动荡的最好方式。那个位置,太诱人。诱人到如果没有规矩,王子们为了争夺这个位置,可以将他们能掌控的一切牺牲。而当他们掌握了刀兵,他们的力量会凶猛膨胀,他们可以轻易将一个国家,无数黎民,拖入苦难的深渊。他们可以指挥无数人为他们垫脚,他们可以逼迫无数人为他们陪葬。
如果已有嫡长子为储君,且储君并无失德,那么,对国家而言,他就是继承的最佳人选。就算是储君失德,继承者,也应该由君主与重臣明议而定,而绝不是由王子们私下阴结文臣武将,朋比为党,彼此倾轧,甚至由刀枪剑戟去争夺。当储君已定,王子与大臣,尤其是执掌兵权的武将,私下交结,图谋储位,其实,本身就已经是对国对君的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