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莉迪亚现在没时间, 她要回伦敦去肝论文, 她有一年半的时间肝两科的论文,这时间看上去很充足, 可只要写过论文的都知道这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主修的数学这边论文题目确定了,就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微积分中不存在借鉴》,大量的计算和论证在游学前就开始进行了, 这次回去就是埋头苦干。
生物学那边的论文题目还没确立,还真的不太好确定,现在的生物学以观察和总结为主,而生物医学也因为设备和材料的限制,刚刚进入分离提纯的阶段。她这次回去要和古德教授确定她的论文内容,这两个月莉迪亚感受到现在落后的医疗技术,她想尽快提纯出“特效药”什么的。
在西药的历史里,最有名的“特效药”就是阿司匹林,学名是“乙酰水杨酸”,现在的化学工艺,主要是分离和提纯,水杨酸在前几年已经有科学家提纯出来了,但是乙酰水杨酸却要更多的化学流程。
好在实验室制备乙酰水杨酸是每个生物学医学生必备的技能,她在身为马诺林的时候不止学,还当过教授,实验的次数数不胜数。
你说这么几个世纪该忘记了吧,但这样的知识,对曾经教授来说,虽然隔了这么些年,但就像是在你四十岁的时候让你接“氢氦锂铍硼”的下一句一样简单——知识已经牢牢地刻在了脑子里。
莉迪亚可以一步一步往前推到现在发现的化学原料,制配工具她也可以根据记忆弄出来,但是等她到了伦敦,到了学校,将自己大胆的想法告诉古德教授的时候,这位带她女扮男装游学的好脾气教授却犯了难。
“莉迪亚,实验室你是知道在哪里的,但是你知道,化学这个东西,不是我们生物学,在野外捕捉昆虫和移走植物就能做一些研究。化学现在还是国家层面的东西,不说是你申请不到使用权,就是我也不行,只有皇家科学研究所的会员和他手下的助手才能用。”古德教授说,“就是我和汉弗里·戴维爵士说你的大胆的想法,我想他也很难让你去实验室。”
汉弗里·戴维,36岁的他是现在英国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皇家科学研究所化学方面的顶尖人才,曾用电解法分离出多种元素,在两年前出版《化学的哲学原理》,去年的时候,去法国旅游一趟就将法国人搞不明白的心元素弄明白了,并且命名为“碘”。最传奇的是,他在皇家科学研究所创造出“六个星期从讲师升职为副教授”这样的佳绩。
“试一试不就知道了,汉弗里·戴维爵士的《化学的哲学原理》我也是看过的。”莉迪亚信心满满的说,“教授,告诉我汉弗里爵士上课时间吧,我想去试试将我的大胆的想法说与他听。”
古德教授一直知道莉迪亚的耐性,自己只这么说,不让她去试试是绝对不会让她放弃的,所以最后还是告诉了莉迪亚汉弗里爵士的上课时间。“每周五上午,在研究所的公共教室里,会有讲座,不过是不是汉弗里爵士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