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给二狗子讲解《论语·子路篇》中的舆论论: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二狗子想了想,问我:“玉哥儿,这是什么意思啊?”
我解释道:“就是说一个人的好坏不能一概而论,人们口中的好人不见得就是好人,众口一词的坏人也不见得一定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舆论有导向的作用,却不一定都是对的,你要有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狗子似懂非懂地想了一会儿,歪着脑袋问我:“那像孔夫子说的,好人都说好,坏人都说不好的人就一定是好人吗?”
我用指尖轻敲着桌面想了想,道:“这么跟你说吧,张三偷了李四一只鸡,你觉得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二狗子笃定道:“那肯定张三是坏人,李四是好人啊。”
“那如果我告诉你,李四是当地的地主,家里有万亩的鸡场。张三去找李四买鸡,李四却借机抬高价,不肯卖给他,张三迫于无奈才动了偷鸡的念头。这样你觉得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二狗子抿了抿唇,犹豫了。
“我再告诉你,张三偷鸡是因为家有八十老母,老母亲临终前就想喝一碗鸡汤。只可惜到最后张三也没弄来那碗鸡汤,他的老母亲带着遗憾离世了。”
“李四是坏人,”二狗子义愤填膺道,“他要是把鸡买给张三,张三就不会偷鸡了,他的母亲也不会因为没喝上鸡汤留有遗憾了。”
我接着道:“可是李四不卖给张三鸡的原因却是自己家的鸡得了鸡瘟,他是怕张三吃了也染上瘟病才不肯卖给张三的。”
二狗子抿着唇静默了片刻,抬头冲我道:“玉哥儿我懂了,你是想告诉我,人们的认识都是片面的,没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前就不能判定一个人是好是坏。”
我冲人点了点头,二狗子悟性极佳,就是没得到系统全面的指导,如果真能得到柳老的教诲,将来必成大器。
我继续往深里道:“一人之论谓之言,众人之论谓之舆,言论一传十,十传百就会变成舆论。舆论有导向的作用,当初陈胜吴广起义,便是借一句“大楚兴,陈胜王”的舆论助其起势,可是这舆论到底是真是假,又有谁说的清呢,谁就能保证完全还原事情的真相呢?”
二狗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一针见血地点出我话里的深意,“言之,慎之,玉哥儿,你是不是要告诉我这个?”
“这世上有千夫所指的毁谤,亦有众口铄金的谣言,”我轻轻垂下眼睑,掩住眼眸里的颤动,对二狗子道:“你自己接着往下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