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爷为大周朝操劳了一辈子,德高望重,平日里因为身体原因不怎么见客,在年节时分就不好再关着门了。
于是这一上午一茬一茬过来拜年的就没停过,一波人前脚刚走,另一波后脚就到,就跟商量好的似的,倒省了我跟阿福叔多跑一趟来回。好在这些人大都是拜完了就走,估计也都清楚今天人多,逗留太久就挡了后人的道了。
能留下来多说会儿话的只有三个人。
一个是徐明,奉旨来给老相爷拜年,送来了好些名贵的药材,又代皇上问了一下老相爷的身子,然后才走的。
第二个是白博琼。
这位已过天命之年的老大人见了老相爷,二话没说,跪下来叫了一声“干爹”。
老相爷笑着受了,从袖口里掏了一串铜钱给了白博琼——除了昨天晚上那些小辈,今天再来拜年的都没有这个待遇了。
跟着白博琼一起来的还有俞大成,这俨然是把俞大成当成他的得意弟子了。
俞大成拜完了年就跟在白博琼身后站着,白博琼偏头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我,冲俞大成道:“你不是说要跟昔日同僚叙旧?”
俞大成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
我给他们两位倒了茶,拉了俞大成一把,笑道:“是了,刚才毕之兄一个劲儿冲我做眼色,想必是有话要跟我说,那我们就先出去了。”
一直把人拉到外头的亭廊上俞大成才反应过来,闹了一张大红脸:“原来是要咱们走啊,嗐,我就是太笨了。”
我拉着他坐下来,笑道:“你不是笨,而是心思纯粹,不好琢磨这些人情世故。”
有种人,能一头扎进书里驰骋千里,引经据典张口就来,能跟你掰扯三天三夜不带停的,却偏偏在跟人打交道时迈不出一步。
俞大成恰恰就是这种人,天生适合做学问的人。
俞大成含蓄地笑了笑,看着有点不好意思了,只好把目光放在院子里,过了会儿才感叹道:“没想到赫赫有名的老相爷就住在这种地方。”
我跟着往外看去,一方院子,几间屋舍,而且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墙角屋檐都带着岁月的痕迹。笑了笑:“是寒酸了些,好在也没有多少人,地方大了反倒显得空旷。”
“我不是这个意思,”俞大成局促道,“我是说,我没想到老相爷的院子里是这个样子的……唉,我嘴笨,说不到地方,就是往年吧,那些同僚们有机会过来给老相爷拜年的,回来揪着一块地方能说上好几天,大家都对角门内这个院子充满了好奇,我真没想到我有一天也能站到这个院子里,跟做梦一样。”
我一时失笑,我真没想到我每天下了衙都能回来的地方在外人眼里这么稀罕,再又想到刚回京时竟还是老相爷让阿福叔去宫里找皇上要的人,这种恩泽只怕都得折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