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要屠城,杭州的城墙还没修完呢,不听话的人拉来修城墙,这可是咱们暂时的都城,得修好才能站稳脚跟。
那边的方百花将军,请您克制一点,如今正是举大事的时候,不要让我分心……
王洋在管理城市,尤其是港口城市上经验丰富,方腊那些打仗的人哪见过他那些数之不尽的花活,加上他态度温和,不与人争吵,能争取就争取,不能也不坚持。几次下来,哪怕是方腊手下最桀骜不驯的将领们,都会给他三分面子。
毕竟哪有强力输出不喜欢神级辅助呢?
就这样,不到十日,杭州城里便基本稳定下来,大小馆子也开业了,一些在港口停滞大船也陆陆续续地开走,原本以为会亏本的大海商发现损失还在控制范围,再发现是王先生在管理杭州时,海商们更是兴奋地和过年一样,他们也是密州新港的常客,王先生的行事品德,他们都是一百个放心的。
作为江南最大的贸易港口,只要海贸恢复,市场便能缓过气来,王洋还减免了部分商税,把快死掉的商户的一部分货物周转起来,积极救市。
有市场、有人口,有基建,有消费,那还有什么说的,人心稳定,各大将领们也都如打了鸡血一般,开始在四周攻城略地。
公子交代的实验他当然也没有放松,城里不提,杭州城外的大片良田大多都是官吏的土地,如今正好无主,便可以用来分赏有功的士卒。
什么是有功的士卒呢,第一批当然是张荣手下那些由本地贫民构成的施工队了,这些人都在攻下杭州时立下大功,赏几块地怎么了?
王洋分发下土地后,张荣手下的士气便立即振奋起来,他们都是客户,太懂一块土地有多重要了,一时纷纷表示跟着张大哥是跟对了,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张荣当然明白王洋的意思,不需要解释,便派了数十名信得过的人手跟在王洋身边,保护他的安危。
而张荣也请示方腊,希望占领镇江和润州,此地是长江天险要地,若不获得,将来必有危险。
但他的提议被方腊拒绝了。在方腊看来,如今正是要趁着朝廷没反应过来,把好拿的地盘拿上,到时再和大宋划江而治,徐徐图之,而不是一开始就去打硬骨头。
尤其是镇江,那时不但有朝廷的精兵,还有水军,他们这些人不擅长水战,还是等以后有了舟楫再渡江为好。
张荣没想到这方腊目光如此短浅,只能同意了,还把这事告诉了公子。
正在杭州海船上休息的赵士程看到这个消息,有点明白为什么方腊弄得那么声势浩大,结果一年就熄火了。
这完全没有任何的战略天赋啊,任何一个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镇江和南京对长江以南有什么影响,可以说,一旦失去这两个地方,南方政权就没有能活过一年的,把整个江浙打下来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