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方腊与先帝之死,黄袍加身时的诸军与张克戬的建议,还有太子他任命王洋和张荣的一连串行为,在事后回想,未免让人心口发紧,头皮发麻。
虽然先帝的确不是个好的君王,虽然那些确实是奸臣,也的确是他们弃城在先,但能将他们每一步都算得那么死,算得那么不留生机,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人物,得是什么妖、什么神仙啊!
也正因此,太子在殿上轻声一怒,才能惹得诸官不敢发声,毕竟,前边那波高官和皇帝是怎么死的,大家已经心中有数了。
在骂一声他们死有余辜的同时,也默默紧了紧自己皮。
毕竟,太子殿下,真的很可怕啊!
何栗毅然点头:“观太子殿下行事,素来的是走一步,算十步,如今国家财税凋敝,他又主动削减税赋,必然需要大量钱财,而如今天下,能有些积蓄的,也就是咱们四川诸路了。”
他最近也啃了王洋写的那本《师语》,对其中的一些理论十分崇拜,不知道王洋的师父是哪个师父,怎么就那么好运收了他呢,他想请教也无处寻觅。
但从太子的行事来看,许多痕迹,都能在那本《师语》里找到应对,他和同乡们商量许久,甚至还快马加鞭地去了颍川,找隐居在那的同乡苏辙先生讨教,苏辙对这种理论也大感惊奇,恨不得求之一见。
他们讨论了好些日子,最后觉得,他们成都路,也不该落于人后,只是苏辙先生告老已久,蜀党又早被蔡京压得没了痕迹,自然也见不到太子殿下。
但没关系,他们总能找到办法。
……
赵士程正在从百忙之中抽空,翻看一些官员的上书。
大宋广开言路,各种官员都喜欢上书,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还是低阶官员的王安石以一封《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里边把仁宗一番大骂,说在宋现在还没事只是运气好,你不改革遇到个大灾就得出事。
后来当然也有各种上书成为雄文的,但王安石这个却是直接成名,刷暴了官场朋友圈,瞬间从无人所知变得天下闻名。
赵士程从当上太子监国后,给他上书的高中低阶官员就非常多了,但因为时间有限,他每天只抽得出空看几本,这都两个月了,还有好几摞呢。
他想从里边找找有什么他们遗漏的人才,毕竟记忆过去那么久,他也不可能记得所有大宋名臣,还得自己偶尔淘一淘。
不过他手上这一本,倒有点意思,这个叫何粟与虞祺联名上书的内容让他关注到了一个先前没有注意过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