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躲着几个强壮些的男孩,在灰山边缘寻觅,可惜今天的运气实在不好,她寻了许久,都没有发现一个能复烧的碳渣,只能揉着咕咕叫的肚子遗憾地向家里走去。
那是一处小小茶棚,建在去京城的商道百仗远的山坳里,平时客人稀少,每日收成极少,棚里,已经老迈的爷爷正在烧水,但今天茶棚里,居然坐了四个客人。
她呆了呆,因为坐在中间的那位客人,眉眼也生得也太好看了一些,看爷爷忙着,便急忙过去招待客人。
不同于需要大声说话才能听到的爷爷,她耳朵极灵,在一边洗茶的时候,便听到微弱声音。
“这片地方离京城五里地,是当初先帝划出来准备给林道长建庙的地方,只是遇到了两次大乱,这事便耽搁下来,这里无人理会,便渐渐成了周围倾倒渣灰的地方,收拾起来倒也不废力,好些新工坊都想选在这里……”旁边那位壮年男子沉声道。
“这么说,这茶棚算是私自搭建了?”那年轻客人轻笑道。
“不错,不过因离得远,平时商税也交足了,城中便不怎么理会罢了。”
“原来如此。”年轻客人眉眼微抬,看那个正竖着耳朵的小姑娘,“小娘子,过来,我问你几句话。”
小姑娘忐忑不安地走了过来。
“怎么唤你?”对方问。
“李榆儿,榆钱的榆。”那李榆儿怯怯地道。
随后小姑娘很小心地讲了她的故事,差不多就是两年前黄河决堤,家人失散逃亡,她和爷爷流落到此,京城对她们还算友好,有时寺庙会施些粥饭,还会给一些符水,能治爷爷的腿疼。
如今工坊多了,能接一些小活,她就帮军械司剪过鹅毛做箭羽、还去织坊帮着梳理羊毛、给酒楼剥过莲子、捡过石碳、靠着这些,她和爷爷才在这里活下来,省吃俭用地盖了一个茶棚,后边的小草屋就是他们遮风蔽雨的地方。
她如今的愿望就是再长高一点,就能去织坊当个女工,每月管吃住,还能赚钱给爷爷买药。
那客人微笑着听她讲完,又问了些她这两年来在京城的各种见闻。
李榆儿一一讲了,她不敢对这种一看就不寻常的人物有所隐瞒,这两年来,她的感觉就是京城不一样,平日有人巡逻,欺男霸女这种在乡下很常见的事情在东京城就少见许多,因为女子若是不满意了,便能在织坊中不回来,男人敢去织坊闹事的,大多会被赶出来。
她这样的小姑娘都不用担心人牙子将她抓走卖掉,听说是朝廷在东京城这里抓得很严。
她很喜欢这里,希望能安下家来,让爷爷平平安安地过晚年。
虽然生活里也会遇到很多麻烦,比如她有时会被其它人欺负,但她过的很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