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页

“行。”

于是,三人便右转。并很快于第一户人家门前止步。

但这次运气却不怎么样。

将这家里里外外“扫”了个干净,居然连个土豆都没捞到!

连研姐儿都颇为失望,喃喃道:“不应该啊。听娘说,贤二伯常道自己有幸被东家看中,特意提拔做了掌柜,要不了多久就能在城里安家呢!狗蛋儿也说自家天天吃肉,怎么却连米缸都是空的呢?”

她困惑地皱了皱小脸儿。

姜湉与蒋晟对视一眼,最终只是笑道:“谁知道呢。”

“可能贤二伯家的粮食都搬到城里去了吧。”

研姐儿猜测完,很快将其丢至脑后。

许是第一家的空荡程度连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运气瞬间否极泰来,于第二家得到了极大安慰。

三人忙活了大半个时辰,“扫”出了好几袋粮食、半匣子鸡蛋、一瓮蜂蜜(可惜已变质)、约十来两银锞子……

因并不缺少物资,所以姜湉“扫”物资向来比较挑剔,比如衣物、家具、床具等被使用过的物品基本不屑一顾。

研姐儿则是因为母女俩家就在此处,衣、用等暂不缺少,便也同样只青睐食物类。

她见师傅二人忙着将扫来的物资搬至小推车上固定,眼睛一转,便拎着自己的小木棍往隔壁去了。

这户人家她也认识,家中只一个老母亲及一个老秀才。

实际上,研姐儿口中这个“老秀才”不过也才而立之年,所谓“老”不过是于“秀才”而言。

十七、八岁初中秀才时,村里人无不交口赞文曲星下凡、祖坟冒了青烟。待后来次次赶考、次次落地,一直蹉跎至三十几岁时,又成了村里人背地里的“老秀才”,秀才的执着对他们来说更是夏虫语冰。

当然,这些成年人的执念也好,议论也罢,研姐儿并不很清楚。她对秀才家最大的印象,是其老母亲三天两头地买好东西。

“我儿读书费脑子,得多补补,否则身体吃不消”,老母亲常这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