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对面的友人汪伦抹了把脸:“太白兄,你又喷到我了。”
“抱歉抱歉。”
李白连忙递出手帕,心虚不已。
汪伦调侃道:
“后世人还是喜欢太白兄,这都第几首诗被改编了?太白兄竟也不生气。”
李白洒脱一笑:
“诗作能流传千古,已是幸事。这些诗能被人记住,总比失传要强。更何况,文焕你不也被调侃了吗?”
汪伦哈哈大笑:
“被调侃就被调侃吧,某能靠着太白兄的诗作名传千古,也算不枉此生了。”
还别说,李白这首《赠汪伦》一出,尤其是小字标注里说“这首诗是后世必背古诗词之一”,不知道有多少人跃跃欲试想去结识一番李白。
没办法,这一会儿功夫李白的诗都出现几回了?而且回回都是“学生必备”“考试范围”。
代换到当前唐朝,那就是科举要考
默写李白诗作啊。这可是圣贤的待遇,毕竟一直到封建科举的最后时期,永恒不变的必考内容也只有四书五经罢了。
被李白写过诗的稳坐钓鱼台,没被写过的现在急也没用。
毕竟现在已经天宝十四年了,要不了多久他们就没空想这些了。
说书人还在继续:
【《孟子》也是现代人改编的重灾区,例如:金钱,我所欲也;美女,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金钱而取美女者也。】15
孟子咦了一声:
“这个好!雅俗共赏!这样庶民也能听懂了!鱼与熊掌,离庶民还是太远了些,只有王公贵族才能领会。”
孟子门生:……大可不必!
老师你冷静一点,这样写太俗气了!您是一点形象都不要了吗?您不要我们也不允许您这么改!
反正《孟子》里绝对不能出现金钱美女这样粗鄙的话!
孟子惋惜:
“教人道理的事情,怎么能在意形象?”
弟子们望天望地,不为所动。
【还有更多的有趣改变和串烧,大家可以等白天看录播版进行欣赏。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一种特殊情况,并非后人故意篡改诗文。】
没有信誉可言的说书人这番话,得到的反馈寥寥。
大家表面上不显,心里想的是:鬼才信。
但这次222说的是真话:
【后世的孩子们需要背诵古诗文,为了考验他们的背诵成果,师长们会出填空题让他们作答。只是孩子们的学问不太扎实,经常会闹出笑话。】
【经典题目有:我劝天公重抖擞,请答出下一句。】16
这样的诗文背诵并不稀奇,无论是科举盛行还是科举没出现的年代,都有很多人无师自通尝试过。
所以听过这首诗的人都下意识在心里作答了不拘一格降人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