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几十年后,花瑾堂应该已经不在人世,可花家作为一个大族,又需要常年供奉祖宅祖坟,这一笔花销却从未断过,时间久了,花瑾堂几乎消失在花家人的记忆中,大家只记得那个随着“花家长辈”进山,然后开始举族为花家守陵的胡家。
没人知道花瑾堂还活着,可偶尔,他却又会突然出现在一些胡家和进山祭祖的花家后辈口中,然而每每有人想探究,却总会被各种莫名的原因阻拦。
然而胡放不同,他自小就结识了花瑾堂,少时结为忘年交,长大后就成了至交。
胡家人虽然很多在山中长大,但是到了学龄都会离开,所以很少有人能记得在学龄前,族里时常会请一个“外面的先生”进来给孩子们启蒙,那个先生的外貌穿着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就成了不同的模样。
很多人说胡家人有出息的人多,都要归功于胡家践行“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却从未想过,满世界都在从娃娃时期抓教育,为什么胡家人就显得特别有文化,关键还在于,抓的那个人。
花瑾堂是整个胡家的智慧的源泉。
从幼儿启蒙,到后面胡家人大小事各种“问策”,饱览千年群书,又在网络上从不落人后的他,很容易就能看透事情的内核和发展,并给出精准的建议。
所以花瑾堂对苏离说得其实并没有错,他确实被胡家人汲取着,看似胡家供奉着他,实则这千年来,已经是他在服务于胡家。这样的关系转变如此清晰和残酷,插翅难飞又贪生怕死的他几欲疯狂也情有可原。
胡放,不是第一个想拯救他的人,却是唯一一个真正用全力付诸实践的人。
他清楚花瑾堂的爱好和审美,也明白他需要的是另一种形式的陪伴,所以在外面求学时,一遇到苏离,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到了。
他要把苏离带给花瑾堂,他相信花瑾堂能够征服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