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裁判吹哨了。

从哨声响起到排球离手,大约会有八秒的间隔时间,对于发球手来说是调整状态的最后时刻,但对于场上的其他球员,也并非完全是无用的空白,至少作为一个有进取心的二传手,这就是给尚未养成默契的队友们下达手势的关键区间。

赤苇坐在观众席中,清清楚楚地看见青木悄悄地对队友比了个四,便了然地朝那位面露难色的发球手投去一瞥——看来这位的发球技术不怎么样。

毕竟这么早就定下留给王牌的四号位进攻战术,只能说明二传手对这一球的接应信心很大。

但是——这里总要有个但是。

但是赛场上最不缺的就是风云变幻,发球又是运气变化最大的项目,真遇上逆风的时候,管你是全面发展型天才还是关键发球员,都是该下网下网该界外界外,而与之相对的则是运气峰值时连技术稀烂的球员都能打出的神来之笔。于是此刻那晃晃悠悠凭高度怎么看怎么出界的发球临到落地才朝着底线的正中砸了过去,反应敏捷的自由人在地上滚了半圈才勉强用脚踢起,却也引得原本守在后场的一传不得不出界接球,距离过短的一传让看台上的赤苇都忍不住咋舌。但眼见着听从指挥的主攻手已经抵达四号位后半场,俨然便是起跑的架势将这一难题直接抛给了球网下的二传手——

是按照原定计划将不完美的球托给四号位?还是临时变卦选择其他可能并没有全力起跳的攻手?

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是个进退两难的抉择,但对于稍有经验的二传手,这种常规困境总会有自己的一套解决办法,而以赤苇京治对青木风见球风的了解而言……

他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网对面的拦网阵型。

——既然己方的人员都不在最佳状态,那就托给面对拦网薄弱的一边。

这是抛去球感直觉默契等等一切令人热血沸腾词汇的,最为冷漠而直观的成功率计算后的结果,球风稳重如青木风见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连半秒钟的犹豫都不该有,举过头顶的双手在额前摆出了完美的半三角,预备触球的姿势如同训练中看过千百次那样,稳定得在球出手前都看不出丝毫的选择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