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大担忧道:“真的能行吗,光靠太阳光,就能在大冬天种出黄瓜来?我怎么就觉得不靠谱呢,投入那么高,万一失败了,你们这两年挣的那点家底子可就赔进去了。你们小拱棚不是种得好好的吗,都种熟练了,稳稳地能挣钱,如今周围村子都跟着咱们学呢。”
何止整个村子,全乡甚至周围的一些村镇,都纷纷搞起了小拱棚。赚钱比什么广告都有用。
如今小岭村周围这片地区,差不多都成为小拱棚之乡了。种的多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紧俏商品不愁卖,相应的销售门路也就多了起来,不过主要渠道还是“贾老板”的订单式农业,渠道成熟,保底收购,稳妥省心,所以“贾老板”这两年赚了大钱了。
连带着专门搞辣椒的姜丰产都挣了大钱,这小子也敢干,还专门买了个解放轻卡拉货。
除了西瓜和辣椒,其他的蔬菜也开始种起来了,茄子、西红柿和韭菜等等,当地小拱棚种菜已经渐渐发展成了一个特色经济产业,小具规模。
“爹,这个技术上肯定是可行的。”贺成说,“说了你们又不信,我在那边还看到了大棚里种出来的西瓜,要卖四十块钱一斤。要不是我长途坐火车,西瓜圆滚滚的实在太难带,我就买一个回来给你们看看了。”
宋士侠:“城里人都是傻子、冤大头?吃了就能成仙?”
“娘,”姜雅失笑道,“跟你说了你又不信,现在不是过去年代了,现在有钱人多得是,人家可不像你这么不舍得。”
“物以稀为贵,东北那边也是极少量种植。这东西搞起来,一年就能当上万元户。”贺成道,“我就是打算着带你们去看看。并且光靠我们还不行,我考虑得请个真正懂技术的技术员来。建大棚动静就大了,所以我们到时候,还需要争取上边的支持。”
大家商量了一下行程,姜丰收一伸手,叫姜雅:“二姐,给我两根黄瓜。”
姜雅从塑料袋里拿了两根递给他,宋士侠却拍了他一下嗔道:“你少吃点儿,这么贵,留着给小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