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往下看,果然:“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这句话出自《淮南子》,明煦读过这本书,书中主张人尽其才,物尽其力。颇有几分才华皆一切的味道。
所以这是要辩证德与才孰轻孰重么?明煦沉思,按照当代主流的儒家思想,儒家经义坚持“为政以德,德主刑辅。”隋唐之前推选官员亦是德行为重,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写应是不会有问题。
可是明煦看到这个题目的内心第一反应则是“才华”。夫才者,世所甚重,背而弃之,贱丈夫也。
他一开始就更看重个人能力,没有才华能力之人便是只会纸上谈兵,不求有超世之才,恪尽其职便可。
自身德行再好也不过是于国于民无益。至于才高者私德不修,败坏风气,行事不端,自然由刑法论。
只是如果这般答题,实在过于冒险。有违当下以刑辅德的理念,从而刑德相辅了。如今并不是法治社会,如果明煦主张依法治国,抬高法家,只怕不是一句离经叛道能善了的。
可若真让他按照不会出错的思路写,明煦又写不下去,心里终于还是有些瞧不上经过程朱理学阉割过的儒家思想,太过狭隘了。他心中的道终究是需要修法而治。
日晷渐移,明煦思来想去,写下了破题句“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