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手术过程中能呆在手术室里。”
眼前这位“家属”乍看岁数并不大,但神色冷静,气场亦足够强。因此当他一字一句提出要求的时候,医生有那么一瞬间,几乎就要顺着他的意思点下头去。
好在多年执业的理智拽住了他。
“条件上是允许的。我们也不阻拦。”医生委婉地说,“但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比较痛苦的状况,有病人家属进过一次手术室后,就不愿意进入第二次了。所以我建议你们再考虑一下。”
孙翔反问道:“就算有状况,那也是病人更痛苦,作为家属愿意放弃分担痛苦的机会,简直不可理喻!”
这时候,周泽楷已经换了手术用的衣服,躺在病床上被推入了手术室,开始做一些术前准备。医生也知道让他的患者来劝这位男孩子并不现实。
“我找护士给你换无菌服。”他决定退一步,“但如果我们没喊你,你只能在外面的小间隔着玻璃看,可以吗?”
“没问题!”
3.
第一次接触信息素注入手术的人,一定会相当惊讶——既然叫手术?为什么与通常概念的外科手术差得有点远?——不需要开膛破肚,不会产生大片大片刺目的鲜血。
但孙翔却并不会因为这表象上的“轻松”而放松警惕。他之前查过资料,知道这类手术的难点在于如何根据病人身体中信息素的水平,控制外部信息素的注入速率。
听上去还是很简单对吧?就好像打点滴,连病人自己也知道如何调快调慢药水的滴落节奏?实际上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信息素的可怕在于,它的平衡只要稍稍被打破一点点,产生的负面效应就会难以想象地恐怖。
头痛,惊厥,呕吐,内出血……在那份公开资料后面,列举了整整三页可能会发生的术中并发症和对应的处理办法。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信息素注入不到十分钟后,他终于意识到医生的话也许是对的——当周泽楷开始绷紧下颚,双手死死地掐住床沿,当周泽楷的脖子、手臂都因过分用力而冒出青筋,当周泽楷狂出冷汗,再开始发抖,必须被两边待命的护士立即用特制的软皮扣固定在床上时……孙翔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用理智的心态继续呆在这里看下去,他冲到备药的护士面前,恳求道:“让我进去。我必须要进去。”
“呃……别急,你等等。”被这样帅气的男孩子盯着,护士忍不住泛起同情,可惜她没有权力做决定,只得求助主治医师。
又经过一轮让孙翔煎熬到极限的耳语和手势之后,孙翔听到了护士的天籁之音:“可以进去了……唉手术室里不能跑!”
她话说晚了。
孙翔冲进去,已经半跪在了病床前,用一个十分别扭的姿势,牢牢握住了周泽楷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