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地球时代,人们原来是只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的。然而在末日时代过后,遗留下来的人类却全都发生了一些变异,性别在男性和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出abo性别系统。这被认为是适应环境而进行进化的证明,活下来的那些人因此骄傲地称自己为“神选的子民”。
abo性别系统的重要性甚至逐渐超越了传统的男女性别系统,男女界线被模糊化,取而代之的则是abo界线的明晰。那时人们科学区分性别(即不依靠外在体征辨认性别)是这样的:男女性别的区分由人类的性染色体形态确定,xy为男性,xx为女性。abo性别的基因则匪夷所思地是一个单个的基因,定位在第2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原先未知作用的“无用序列”上,分abo三种等位基因,a对b和o为显性,b对o为显性,这也就是为什么oga的数量如此稀少;abo基因虽然无法对性染色体基本的x或y形态产生影响,却能影响其空间结构形态,此外受影响的还有人类的内分泌,这就导致了abo性别系统几乎超越了传统的男女性别系统,而对人类的生殖系统起到决定性作用。
然而从后地球时代以来,由于从前地球时代传下来的道德观念,oga的发情行为被认为是道德败坏的,又由于他们的人数处于弱势,所以oga被轻视几乎成了传统,随着后来的科技发展才在表面上得到了逐渐改善。此外,对oga能力的低定位早已根深蒂固。alpha长于体能,beta长于智力,然而oga擅长哪方面呢?在人们的总体印象中他们是纤弱的,同样也神经敏感,也许适合去做一些看护工作,但也仅限于此了。他们唯一被普遍认同的方面只有一个:生育。
因此在反拓荒战争中,冲在前面的士兵多是alpha和beta,100人里有时也未必能够找得出一个oga。由于大部分oga自身的性格特点,去参军的oga非常之少,像罗辑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oga中,一些人成为了生活优渥者的专属金丝雀,确也有些品行恶劣者,给人们留下了不劳而获、作威作福的印象。
至于大部分的oga呢?
希望你还记得,反拓荒战争前期人类人口数量的急剧下降,一度达到千万。如果人口得不到迅速增长,兵源问题将导致人类在反拓荒战争中失败,进而使人类灭亡。beta的生育率并不高,所以oga们被提倡不接受标记,被以良好的待遇征召去作专职生育者(这良好的待遇则成为oga遭到鄙夷和轻视的又一理由),进行如同兽类一般的人工授精。他们甚至不能自己照料孩子,因为为了总体人口的增长……他们没有时间,他们的时间除了休息,就是怀孕和生育。
许多孩子一出生就由专人看护,甚至直接当作未来的军人加以基础培训,当然这仅限于alpha和beta。由于oga的能力被认为太弱,培养他们被视为是浪费资源,他们被和一些天生残疾的孩子一起送入了孤儿院。同时因为oga的稀少数量,alpha和beta对oga几乎没有血肉连系的感情。这就是后来对oga大肆迫害现象产生的一大原因:孩子们难道不爱自己的生身人吗?但专职生育者和自己的孩子几乎没有见过面,更没有家庭,何谈感情?那只在beta担任生育者的家庭中出现。父母难道不爱自己的儿女,人们难道不爱他们的兄弟姐妹和朋友?但战争期间由专职生育者生育的oga,大多刚出生就和alpha和beta们分离开来;在由beta担任生育者的家庭里,oga又实在过于稀少。恰好导致了如今在社会中比重最重的那几代的alpha和beta,与oga因此甚至没什么机会见面,也无从提感情二字。这就造成了不可避免的隔阂。
即使oga的生育对战争的胜利起到的贡献不可磨灭,更多人却更容易忽略他们,看到在战争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或者在后勤劳动中出工出力的alpha和beta,oga则被视为是躲在身后的人,并且好吃懒做,没有抑制剂只会欲求不满地发情,只会生、生、生。因为像动物一样被人工授精当然并不光彩,即使,这是为了人类的胜利。
少数坚强的oga几乎都参军去了,由于种种劣势,他们的死亡率非常高。大多数情绪多愁善感的oga则容易因他人的异样眼光而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从而恶性循环。
这最终导致了人们对oga总体上的负面印象。但大多数人在最开始对oga,至少在表面上,还是抱持着“无所谓”的态度的。直到beta-loody。一切急转直下,在认为自己被oga拖了几十年后腿的人们的心里埋藏的炸药包,终于被点着了。
叶修那几天看起来每天都很沉重,他不停翻看着报纸。“这未免太不对劲了吧?”他说,“太密集了。”
在古地球时代,人们原来是只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的。然而在末日时代过后,遗留下来的人类却全都发生了一些变异,性别在男性和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化出abo性别系统。这被认为是适应环境而进行进化的证明,活下来的那些人因此骄傲地称自己为“神选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