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韩琦打断了他,厉声道:无约而请和,这肯定是李元昊的阴谋!说罢,他转身朝城下走去,一边走,一边嘱咐身边一人道:你派人去任福营上,命他这几日勤加操练兵马,做好再次迎敌的准备。

韩大人。这时,他身边的另一名削瘦的幕僚开了口,这人抬起头来时,韩琦仔细一看,原来是前些日子从鄜延路来到他帐下的李惟铭。原本三川口一战之后,当时镇守延州的官员被撤职,还是他力荐正贬往越州的范仲淹前往鄜延路任招讨副使,他当时希望,范仲淹能与他一同出战,尽快平定这场叛乱,可去年进京面圣,范仲淹却反对出战,力主固守,令他泾源路一路人马在此白白拖延了许多时日,始终难以出城与李元昊决一死战。

所以,李惟铭一开口,韩琦的脸又拉了下来,果然,李惟铭说道:属下来这儿之前,范大人一再嘱咐,如今虽然我们小胜了几次,但一点也没有撼动李元昊的根基,他仍然兵强马壮,时时伺机对我们下手,唯今之计,不如仍然修筑工事,加强防备,不到万不得已最好是不要贸然出击。

韩琦听罢并未答话,只是默然站了一会儿,最后才开口说道:那好,就由你去给任福送信吧。怀远离此很近,我会派人与你同行保护你的。他是个武将,帐下正好缺一名笔吏,你就留在那里,帮他起草文书,整顿军纪,不用再回我这来了。

说罢,他加快脚步,将发愣的李惟铭留在身后,带着一众随从走下了城墙。

夜晚,荒漠的边缘零星散落着几个镇子,驻扎在那儿的忙碌操练了一天的士兵们终于安静了下来。但一座座帐子中仍然灯火通明,博那高大的身影在其中一间军帐里不停踱步,身旁两名西夏士兵小声道:野利大人不必焦急,皇上他马上就来见您。

这时账口垂下的白色布帘一卷,那两名士兵马上噤若寒蝉,闭上嘴直挺挺的站在博的身后。进来的是一名四十上下,体格健壮的男子。他将头盔摘下,露出了他那剃的圆秃秃的头顶,他耳旁垂下的头发都变成了发辫,上面缀满了各种金光灿灿的饰物。还有,他的两耳都带着巨大的金色耳环,和那些饰物碰撞时叮咚作响,他长着一双鹰一样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厚厚的嘴唇,目光阴沉而冷漠。这就是自称大夏国皇帝的李元昊。他的这张脸,在帐中的明亮光线下,被这不停闪耀的金色包围着,看上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也格外令人惧怕,令人心惊。

博比他至少要高了一头,但在此人面前,他却显得有些气势不足。博上前单膝跪下行了个礼,道:我之所以请您来,是有几句话要与您说。

你们都出去吧。李元昊淡淡的道。帐子里的士兵们马上如释重负的退了出去。他抬了抬手,示意博站起身来。于是,博便小心的站了起来,继续道:我听说,您在附近的镇子上专门开辟了一块营地,那里关着饕餮,但您又命人将它带走,把营帐重新围了起来,谁都不准靠近。这镇子里的士兵,每日调到那里不止百人,到如今,却不见一名兵士出来而且又无人往那里运送任何物资,我知道您求胜心切,但如今

李元昊那双鹰眼死死的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然后他忽然又咧嘴一笑,开口对博说道:怎么?只准你自己一个人长生不老么?我的神力在慢慢恢复,我能度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需要一支真正强壮、所向披靡的队伍!因为你前一阵子献的计策被开封来的那两个小子识破了,我一直无法扩充我的铁鹞军,没有死人,我就不能增强我的力量!况且,铁鹞军是骑兵,只有像你这样,被我度化的人才能很好的掌握骑术,那些被他们杀死的,只是一群盲目乱转的蝼蚁,需要之时,让他们去冲锋陷阵也就罢了说着,他轻蔑的瞟了一眼博那渐渐变得发白的脸色,笑着道:怎么?你担心起我的手下来了?你不是,要帮我么?难道你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