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礼部的时候,开封府什么时候接管了?”赵寒烟疑惑。

“赵小兄弟可能有所不知,这位段小王爷出了名的性子不拘,十分惹事。八年前他才十岁,便随大理国使臣来我朝出使,不小心烧了一艘船,又毁了一座皇家别苑,偏偏还有十足理由让当时的吴尚书无法辩驳。自他走后,‘小魔王’的名号就扣在他头上,吴尚书也因办事不力而抑郁内疚,害了一场大病,后来便辞官归乡再不问朝事。而今的礼部尚书,正是当年吴尚书当年的学生,因而惧于接待段小王爷,便几次推诿。”

“哼,”赵寒烟有点看不上这位吏部尚书,“那这也是他礼部的事,他不该推脱。”

大臣若都是这种不担事的,赵祯这皇帝当得可够辛苦了。赵寒烟一向把赵祯当成好友,此刻很为其抱不平。

“但因有庞太师是在旁说情,又有几位大臣附议,总之辩解了一番,这件事最后就变成了开封府来接管。一说咱们大人正直刚毅,一身浩然正气,大人能震得住得段小王爷这种性子。再有一说便是他不受礼部接待,便是给他一个警告,怪当初他怠慢了我大宋官员,而今自要还回去。”

赵寒烟嗤笑:“一面说这段小王爷只有包大人能收得住;一面又说让包大人接待他是对他的一个惩罚。求人办事,还要把人讥讽一通,这些人可真有意思了。”

包拯:“包某倒觉得那段小王当年也只是顽皮了些,本性并不坏,再者而今他已长大,懂事了,总归会知道些礼节规矩。”

“我们还得到消息,这段小王爷很喜欢美食。排场大的酒席他未必喜欢,反而是一些有滋味的小菜会令他沉醉不已。”公孙策注视着赵寒烟,带有暗示性的告知。

原来这才是公孙策刚刚特意留下自己的缘故。

“明白了,等他来的时候,我给他做饭吃。”赵寒烟笑道,“这倒简单,只不过他满不满意,我便不能保证了。”

“赵小兄弟的菜堪称一绝,他敢不满意。”公孙策半开玩笑道。

包拯则赞许地点头,对赵寒烟道:“如此却是麻烦赵小兄弟了,若是缺人手或者什么其它东西,尽管告知公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