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还是忙着穿梭于个庄子之间,顺便推迟了扬州的行程。
“二爷,东府的大日子定了,就在今秋八月十七。”传话婆子特来汇报道。
贾琏正在拨弄算盘,听这话愣了下,抬首看丰儿。
丰儿料到二爷对家里亲戚的事儿不挂心,只是没想到事关那位姑娘的事儿琏二爷也没注意。丰儿忙及时站出来,提示贾琏道:“就是凤姑娘和蓉哥儿的婚事。”
“这么早?”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贾蓉的年纪才十四。一般大家族孩子大婚,少说也得十五六岁。
“珍大爷嫌蓉哥儿不懂事,要他先成家再立业。再者,听说他们还请了个半仙算日子,说近三年里头只有八月十七那天最和凤姑娘、蓉哥儿八字合,这日子结婚定然会百年好合,家丁兴旺。这才匆匆定了日子,各家发请帖呢。”婆子稀喜气的笑道。
贾琏应承,淡然吩咐丰儿,“照规矩准备一份贺礼就是。”
丰儿应声退下,家里则继续专注地计算数据。
而今如何把答应四皇子的军粮问题落实下去才是头等大事。其实当初他答应的干脆,但在心里这件事他只有七成把握,而且全都压在了那两个荷兰人的身上。
西北乃苦寒之地,作物低产,收成一直不高。而马铃薯正好是高产耐寒而且不宜犯病虫害的优良粮食作物,他提出的军粮计划靠的全都是这些土豆。现在土豆的种植业在荷兰发展势头很好,他想引进一批合适的土豆做种子,靠的也只能是这两名做贸易的荷兰人。
当初在扬州时,贾琏跟那两名荷兰人再见面,就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厚的且很具诱惑力的价格,他现在甚为荣府的琏二爷,有名誉身份作保肯定是不会逃跑。如果那两个荷兰人够聪明的话,应该不会放着赚钱的机会不要。因为土豆在他们国家是很廉价的,远渡重洋过来便可换打量的金银丝绸,他们没道理不来捡这个大便宜。
不过,还是有风险的。
算算日子,他们已经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