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诸葛亮就为了蜀汉的事业殚精竭虑奉献了全部的人生。

从他二十多岁出山直到他死,这一路与刘备风风雨雨的,甭管刘备怎么着,诸葛亮从未改投他人。

不就为了四个字嘛,从一而终。

苏云卿自己浮云了一下把诸葛亮弄到自己手底下了,真正接触过之后才能明白诸葛亮这种人对自己的要求到底有多高,不仅才学高能力好,甚至在道德上他也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要求。

不仅仅是诸葛亮,其实很多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如此,也就是这样的人才能让人用的放心。

苏云卿知道这一点,所以当年她才不愿在张松刚到并州的时候劝说他为自己做事,她成全这些人在道德上的要求。

而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不变的,苏云卿理解这一点,所以她也知道那些真正有才学的人是怎样的心思,他们不会轻易决定自己的归属,但一旦决定了,便不会再改。

苏云卿喜欢这样的人,这种人比起纣王那群一言不合就大声嚷嚷着‘良禽择木而栖’又或者‘君不正,则臣投外国’的下属要好多了。

大家都是要多年相处的,哪儿能事事顺心没点摩擦呢?有点不满就嚷嚷,而不是寻求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也太坑了一点。

苏云卿相信自己能做个好主公,但这话放三国世界她说出来众人信服,天下之人也愿意投奔她,放在战国也十分有分量,但在这个年代,苏云卿根本不必说,说了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