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篇游记,第一篇写的是木薯,第二篇写的是红薯。

红薯对这个时代的百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贾敬瞬间明白了惜春的意思。

能吃,能种植,那就是粮食了。

如果这种新粮食能够大范围种植,产量还高,那那些贫苦人家生活就能得到改善。

惜春又道:“它好养,一小段也能活。”

贾敬蓦的抓紧了书,他努力装作轻松的口气问道:“惜姐儿,这些都是你从地府里知道的吗?”

惜春眨眨眼,地府?

下一秒惜春就反应了过来。

怪不得贾敬对她这么离奇的表现都接受良好,原来根源在这。

惜春想了想,点了点头,“我在那里碰见了一个人,他说他是个海商,生前从海外偷偷带回来了一种粮食,可以种,产量很高,可以养活很多人。”

贾敬把书合拢,“好,这件事父亲知道了,也会安排人手去做。”

惜春顿时心满意足了。

贾敬却突然问道:“那惜姐儿可不可以告诉父亲,这本书是从哪里来的?”

之前那几本书都是蒋氏留下的,贾敬手里的这本却是这两年新出来的。

惜春:……糟糕!

惜春小心翼翼的看了眼贾敬的神色,然后乖乖坦白交代,“是我让入画托二门上的小厮去买的。”

当然,入画不是说的她要看,而是说两位嬷嬷想要看。

惜春冲贾敬满脸讨好的笑道:“父亲,惜姐儿错了,惜姐儿下次再也不这样做了,您别生气好不好?”

贾敬瞪着惜春,最后伸出手来在惜春额头上点了点,“你啊……”

惜春就嘿嘿的笑,又小心的说道:“父亲不生惜姐儿的气,那也不要生入画的气好不好?”

接着不等贾敬有所反应,惜春就抓着贾敬的衣服晃,一通父亲好,父亲棒的夸了好一会儿。

贾敬:……

贾敬很想把翘起的嘴角压下去,但试了几次都没成功后就不再试了,一点威慑力都没有的对惜春说道:“下不为例!”

惜春笑着点头,又是一顿夸。

贾敬享受够了,才又问惜春,“惜姐儿想不想和别的小孩子一块玩?”

惜春摇头,“不想。”

和小孩子呆久了真的容易把自己也变成小孩子的,她现在心性思维都越来越像小孩子了,她要远离这种影响!

而且别以为她看不出来,贾敬这是想转移她的注意力。